这家【亲子农乐园】,开业三个月就实现了投资回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搞农业,投资大,花钱快,投资慢,这已经算是业内的共识!然而,这个“田妈妈”却打破了这一魔咒,它是谁?怎么做到的?新歌为您娓娓道来!


田妈妈农乐园,称其为我国休闲农业中的一枝独秀毫不夸张,其创始人提出的“亲子农业”概念,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创新之路。


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崔各庄村,是京郊一个平凡的小乡村,村子不大,人口不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城里上班,还有一些在周边打工。村里的留守妇女除了在家务农,每个月打打零工能挣几百块钱的零花钱,村里除了菜地什么都没有,根本就不会有游客来这里。


谁说菜地不能搞休闲农业?---


后来,几个年轻人在崔各庄西口包下了原本撂荒的土地,不但种植了大量的蔬菜和景观林,还专门拿出了几十亩土地,开发了一个专门面向0~7岁宝宝家庭的体验园,并且给项目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田妈妈农乐园”。


现在,村子里很多留守妇女,每天带着小朋友们挖红薯、做包子、搓玉米,还专门指导城里来的孩子认识各种蔬菜,捉虫子和浇水。田妈妈农乐园不仅自己赚到了钱,还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


田妈妈游乐项目:---

捉鱼、捉蛐蛐、套圈、走迷宫、爬草垛、爬土坡、挖沙子、喂羊、喂鸭子、荡秋千、采摘蔬菜、玩水、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玉米粒坑、掰老玉米,周末还组织各种动手项目,比如做太阳娃娃,种菜除草,画画等。


田妈妈收费价格:---

门票100元/成人(含一顿午餐,2斤采摘),0-7岁免费。会员卡,一年600元,拥有一块地可以种植,可以随便免费来玩。


让我们通过几张图片,一起来看看田妈妈农乐园:


锅碗瓢盆都能拿来玩



当天的小朋友会被组织起来一起活动



干草迷宫,对孩子来说特别有吸引力



爬草垛



在没过膝盖的草里走一走,孩子都特别开心



各种玉米,随便玩



把沙子换成玉米粒,孩子玩得更开心~



还记得这种秸秆堆成的小屋吗?孩子在这里捉迷藏很开心~



玩累了,荡一会秋千



在花海中徜徉~孩子心里乐开了花



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见过活羊,孩子先是比较紧张,后来越玩越开心!



中午吃饭就在这~



都是田妈妈自产的有机蔬菜,吃得放心~



去采摘豇豆,原来豇豆是这样长出来的



冬瓜原来是长在地上一个一个的~


2014年11月,田妈妈农乐园开业三个月实现投资回收,3000多个家庭付费会员从线上导入线下,田妈妈的亲子O2O模式得到了市场的印证;同年12月,田妈妈冬季版项目正式推出,用实践证明了北方冬季亲子游市场依然大有可为;


2015年4月,田妈妈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签订开发协议,打造“田妈妈·魔法森林”项目,田妈妈·魔法森林项目正式启动;


7月,田妈妈·魔法森林项目试营业,再次引爆了北京的亲子游市场,刷爆了妈妈们的朋友圈,第一周接待超过400个亲子家庭……


//新歌解读 // 


新歌理解的田妈妈,是亲子市场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且细分之下的产物,主打将城镇里竞争白热化的教育事业搬到了乡下。


新歌认为,“亲子游”更倾向教育,而非旅游。对于当下中国大部分儿童的成长来说,物质条件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硬质教育也在城镇里被各种早教/培训班/兴趣班承包,但父母的陪伴以及“寓教于游”却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因此,田妈妈选择“教育”和“旅游”两者跨界,正是抓住了游客的这一痛点。


有痛点的地方,就会诞生庞大的需求,尤其是这个痛点随着时代演变成通病之后。


所以,田妈妈在定位上就已经与其他项目做出了差异,它很明白自己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定位成专为2-7岁儿童游玩的户外田园亲子乐园,而除了满足儿童的户外游玩需求外,它也通过两大带一小的家庭结构来解决大人的教育痛点。它的定位看起来客群很窄,但其实已经足够“笼络”住一个小家庭。


定位有了,那它又是怎么着手去做的呢~


我们从上面各种新奇有趣的农乐项目可以看出,田妈妈主打自然教育的理念,为儿童提供农业自然与文化创意的活动体验,并且,在根植于大农业文化的背景下,提炼出一系列儿童自然成长的课程体系,寓教于乐。


新歌凝练出它项目设置时的四大理念,一是以自然天地为大舞台,不消大拆大建;二是以创意设计提升产品可玩度,创意可以“点石成金”,同样是菜地,我就是可以比你做得新奇好玩;三是融合教育,寓教于游,孩子玩到了又学到了,孩子和父母都开心,愿意再次为你买单;四是强调互动,不能把家长撂在一边。




那么,说完了它的定位和产品设计。新歌再来说说,为什么在业内普遍都觉得搞农业回款慢的今天,田妈妈却可以三个月回收投资?


这第一,是利用好了现成的资源。大家都知道,在北京,大家观念都比较先进,有钱的老板也多。所以跨界成了常事,高端成了追求。很多农业项目都变成了会议中心、餐饮中心、婚庆中心或者高档会所。而剩下的农业园区资源,要么是各方面条件比较差,要么是前期投入建设不科学,处在闲置状态,无法盘活。这些资源对于亲子农业来说,恰好可以以较低的投资介入,依托现有的资源特色进行体验设计,以点带面来优化或盘活园区,我也不需要建很多建筑,天地就是我的乐园,我只需要一块“底子”,再改造一些农业资源把它做得足够好玩,这样我就可以把投资压低。


第二,是亲子农业需求持续增加,愿意买单的人多了。随着生活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互联世界变得无所不能,一切与生活相关的事物逐渐变得虚拟化。但是无论网络如何发达,走出城市,特别是带孩子到自然中,到田野里成长反而成为越来越刚性的需求。根据调查,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是600万,2-7岁年龄段的儿童总量超过100万,黄金周节假日带孩子出游的家庭每天超过30万,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孩子越来越成为家庭出游的发动机。



这第三,是避重就轻,不跟千军万马挤一条独木桥,我走小路,去探索更细分的市场。我不跟城里的培训班拼教育,我往乡下走;我也不跟乡下的农庄拼大众休闲,我专做小屁孩的生意。新歌以前说过一个观点,细分化,是以后行业竞争加剧之下农庄发展必然的结局!田妈妈的调研发现,在北京基本上没有准确定位特定年龄段户外体验与休闲教育园区。而从数据和市民需求来看,市场对年龄段的细分服务的需求已经到了非常急迫的程度。因此田妈妈针对2-7岁儿童而开发功能配套项目充分抓住了市场需求,开发的产品针对人群非常集中,尤其是教育系列产品,非常具有吸引力。在北京,每个年龄段的儿童人口约20万,每个儿童的家庭休闲出游直接带动能力≥3,间接辐射能力≥6,也就是以2-7  岁儿童来说,其拉动的是接近1000万人口的消费者市场,已经相当的可观。


这第四,就是充分发挥创意的力量,变废为宝,点石成金!为什么在别人那里,孩子的玩沙场装的都是沙子,而田妈妈却装的是玉米粒?主要还是思维转变过来了,创意让田妈妈惊喜不断,个性十足,不记住都难!田妈妈的每个项目都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在相对标准化的基础上凸显个性,将创意融合到各类文化、旅游、农业项目中进行主题营造规划与设计。例如,以"蘑菇+森林"作为农场主题的“蘑法森林"创意十足,集蘑菇文化体验、蘑菇美食品尝、森林角色体验、家庭趣味拓展、儿童手工创作、森林家庭派对等于一体进行打造。田妈妈在保持其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动一棵树,一棵草,完善服务配套及景观,增加儿童游乐项目,完成了主题化的建设。




第五,是玩融合,重社交!儿童业态是热门话题,城市商业地产对于儿童业态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早教、儿童城、幼儿园都是印钞机的代名词。而近郊农场、园区、生态园这些大量聚集周末儿童家庭的地方毫无业态可言,除了以活动形式呈现的一些团体类项目以外,能够深度植入内容的很少。农业这个领域还没有找到与儿童产业相融合的业态。


田妈妈认为,亲子农业业态的关键词是“卖体验、卖社交,再顺便抢一下教育的饭碗”,也就是不仅仅要解决孩子如何消费的问题,更要解决家长可以参与,愿意付费的问题,因此田妈妈的业态是基于亲子农乐体验与家庭农趣社交的业态,同时以体验课程化的形式为园区解决了难以持续经营的难点。




第六,是重活动,重营销!田妈妈的微信公众号和官网,基本每周都会推送到父母手机里。然后大家再想想,教育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父母教育一个健康的孩子的过程,就像在精雕细琢一样。那么,谁来填补这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靠营销来告诉客户——你们想要的我能给!只有靠活动来拴住客户——“宝贝,这周田妈妈又有活动,妈妈带你去玩好不好~?”


//新歌总结// 



田妈妈亲子农乐园的成功不在于资源多么具有优势,他们刚拿到地时就表示过:我就没见过这么差的地!


田妈妈的成功也不在于其资金有多么雄厚,各位庄主比他有实力的我相信大有人在。


田妈妈的成功,主要还是因为抓住了市场需求、合理利用了资源、做深了市场细分、加入了有吸引力的创意和服务。这样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最后新歌提醒一下各位容易忽视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对心智未开的小孩子来说,他们对项目的苛刻程度往往没有大人高,而最关键的是,小孩的喜好又是家庭里的关键决策因素。


套用一段田妈妈创始人访谈时说起的一段话:“我有一对双胞胎女儿,我带她们去看这块地,这两个小家伙在地里面开始做游戏了,我问她们这个地方怎么样,她们说挺好的,那时候她们3岁多,下次我如果带你们去,你们还去不去,她说我还想去。”


在大人眼里,这只是一块差劲的菜地,而对小孩子来说,没准这是个游乐天堂呢~怎么样?有点启发了吗~?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