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桃花源”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桃花林)林尽水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从古至今很多人的美好想象,而今,在崇明区竖新镇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被人誉为美丽的现代版“桃花源”村,不过,因为是现代的,所以是开放的,而非“与外人间隔”的“世外桃源”,故而声名远扬——  

沿着高大水杉夹道的前竖公路笔直向北前行,进入一个特别显眼的路口——两侧矗立着的两座朴实无华的竹牌楼上,书有“美丽的仙桥村”、“幸福的仙桥人”,这就到了闻名于岛内外的现代“桃花源”村,上海崇明区竖新镇的仙桥村。

步入仙桥村,如同走进童话般的七彩世界,“仙气”、“灵气”弥漫着整个村庄,“瑶池仙境”就在你眼前:金秋的暖阳下花木葱茏,草木繁茂,一步三景,村貌如画。村中一条大路笔直望不到头,路旁的太阳能灯屹立风中;小巧楼舍临街,房屋错落有致,不知名的鸟儿结队从屋顶划过;合作社大棚里果园里青黄红绿的水果、大田里金浪翻滚的稻子、碧噗闪青的蔬菜,显现一种勃勃生机的气质;清澈河渠里小鱼成群欢游,渠边不时有白鹭低低掠过;放眼四周,“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健身场上孩子们嬉笑顽耍,村里老人们晒太阳聊天,惬意的生活让人羡慕不已……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带,这里的生活恬适得恰如“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


仙桥,“仙气”十足


关于仙桥村,村里人讲述了这样一个美丽传说:很久以前,这里紧挨海边,村民靠打渔为生。每天一早,他们都要趟过齐腰深的小河,赶到海边捕渔。一个大雾天,小河中突然升起一座石桥,渔民“随行”称其为“鲜虾桥”。这座桥大大方便了村民,更“神奇”的是,谁要是打渔回来累了,在这座桥上将担子放下歇歇,这担子鱼虾定能卖出好价钱,于是,渐渐地,村民干脆将“鲜虾桥”美称为“仙桥”,久而久之,“仙桥”远近闻名。时过境迁,如今这座传说中的“仙桥”已无迹可寻,沧海也已变成良田,而村口那座写有“美丽的仙桥村”的牌楼却让每个来到这座村庄的人深深感染着仙桥村现代“桃花源”的“仙气”。就在这个金秋十月的一天,来自丹麦、美国等多个国家150多名在上海工作、读书的外国友人近年来第三次来到这里考察,他们直呼“这是一个宁静美丽非常生态自然的地方,能呼吸到非常自然的乡村气息,就像本地人说的真是‘仙人’生活的地方”。

说宁静美丽的仙桥村是现代版“桃花源”,还因为2010年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丰收”团队相中了这块满眼“仙气”的生态环境,在这里“量身定制”开创了一项“桃花村试验”,他们计划通过创意设计,将这里打造成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及创意文化交流中心。师生们租下土地,种植水稻、蔬菜、瓜果、甜芦粟、迷迭香、向日葵、金盏菊等,将土地变成一幅着色丰富的天然画,仙桥村因此更增添了几分“仙气”。

近日笔者来这里探寻时,村里“当家人”管仕忠正忙着陪上海浦东一批来村里参观的客人,一时脱不开身。村里志愿者退休老师黄玲娟主动陪我们转了一圈,从村民农舍到一座座“农家乐”再到古朴时尚的民宿,从火龙果、猕猴桃等五彩缤纷的成片果园到稻香扑鼻的有机稻田,从专家特种种养基地到同济大学“丰收设计桃花村试验”创意园,等等,黄老师边走边娓娓谈起她生活在这个村子的变化,我们边赏美景边感受这里弥漫的“仙气”。

在一家气派的三层楼村民家中,只见院内院外花团景蔟,假山花草辉映成趣。这是一家农家乐,主人介绍:“上下三层,20几间房,有标房有单间。”逛了一圈,每个房间都很干净整洁。其中有间房的家具古朴,据介绍,一张大床是当年女主人的嫁妆。“年轻人见惯了时尚,来到农家,想要品一品复古的味道,这间房就是特意为他们准备的。”来到院子里,只见散养的鸡鸭在树下觅食,羊棚里,肥美的白山羊叫得欢。屋后种着青菜萝卜,宅边一条小河蜿蜒。“白天打扫卫生喂羊,吃了晚饭去跳广场舞。”听了介绍,笔者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好一派惬意的田园生活。

说起“仙气”,黄玲娟老师还满脸喜气地讲起一个发生在村里的真实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村里有个小伙子,看上了一个外地姑娘。姑娘开始没看上这个农村的小青年,但小伙子的母亲却想了个办法,邀请女孩和女方家长来村里玩。女方一家是见过世面的,来到仙桥村,却不由一惊:新鲜的空气,干净漂亮的村子,热闹的广场舞,人人脸上都透着“仙气”。“女儿要是生活在这里,肯定也幸福。”就这样,“仙桥”促成一段美好姻缘,成了牛郎织女有缘相会的“鹊桥”。黄玲娟笑着说,像这样的喜事还不少呢。

据黄老师介绍,仙桥村以“长寿”闻名。一位爱吃红烧肉的老太太,活到107岁,创下了村里的长寿纪录。现时,村里百岁人瑞有还有好几位,八九十岁的高寿老人有几十个。用管书记的话说:“仙桥有仙气嘛,你到我们仙桥村来,没什么送你,就是长寿。”



仙桥,泥土香里七彩世界


对于喧嚣的上海而言,崇明是最后一块田园风光。如何让传统意义上的田园风光焕发出时代色彩、现代气息?七年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丰收”团队与仙桥村联姻,开始了一项“桃花村试验”,在泥土香里描绘“七彩世界”。他们租下几十亩土地,开设艺术创意园,将“创新”、“艺术”融入生产、生活、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创意设计,融合一、二、三产业,打造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及创意文化交流中心。创意园内,有稻虾鳖生态混养,有蔬菜瓜果、家禽等生态有机种养试验,有“百草园”培育……..,棚内农产品展示室、学术交流及科技活动室,还有餐饮烧烤房等一应俱全,这里可以举办各类聚会活动。这么美丽的大棚,都是设计师们废物再利用的结晶:里面的各种摆设来自农家的废旧资源廉价回收,桌子是村民造新屋时拆下的旧门板,还有木条凳、藤条椅,棚内挂着竹编工艺品,散发着浓浓乡村气息,可谓古朴与现代等多种风格在这里有机地柔和在一起,别有洞天。他们的“田园试验”吸引了众多中外艺术家,每年他们会在这里开展各式各样的创意活动,将废弃的猪棚改成了一个“奔放艺术”基地,又潮又酷:与村民一起,在一片金黄的稻田中间小路上彩绘,田园顷刻诗意起来;举办乡野奇乐会、冬、夏令营活动;逛生态设计和二手物品市场,体验烘焙面包等乡野生活,原来乡村很难看得到的洋人,眼下就坐在稻田埂上兴高采烈地吃小龙虾、喝崇明老白酒,让村民们大开眼界。如今,这里正在演变成继上海市区打浦桥艺术家创意园后,上海村庄版的“田子坊”、“八号桥”。

艺术点缀生活,创意塑造时尚。“设计丰收”团队还将仙桥村闲置的房子利用起来,修缮一番后,起办了创意型农家乐,打造成当地第一家民宿系列,诗意地取名为田埂、禾井、花觅,让来客以不同姿态体验真实的田园生活;不久以前,团队又邀来一大批中外艺术家在村民房屋白墙上画满“天马行空”:有五彩缤纷的“瓜果蔬菜”,有营养丰富的“五谷杂粮”,有花草树木、飞鸟游鱼,还有质朴农民、天真孩童的灿烂笑颜,为“仙桥”穿上了一层色彩斑斓的外衣,给淳朴的田园乡村带来了一分俏皮的生机,让村子顷刻艺术化地灵动起来,洋溢着童话般的现代气息,村庄的文化内涵因此而升华起来,村民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阳光,微风,稻香、瓜果香……是仙桥村的仙气使然还是同济大学“桃花村”试验“发酵”效应所致?近年来,春润、惠杰等五、六家合作社先后落户在这里,他们的“稻虾鳖蛙共生”生态园区、“五彩缤纷”的四季生态果园等各具特色,与同济大学“桃花村”试验可谓“殊途同归”,让仙桥村“七彩世界”的色彩更加丰富而养人。走进春润合作社的禾偕生态水产园,除了几间小木屋,就是稻田,俯视田间,偶尔会看见甲鱼从水中探出头来,听见响动的小龙虾瞬即钻回水中。主人沈竑是上海水产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已在这里摸爬滚打了10多年,他打造的“稻虾鳖”共生生态产业链不仅成功运作,还通过“田间课堂”方式推广到家庭农场。10月,是水稻临近收割的日子,也是小龙虾生殖、繁育的阶段。无需任何仪器测试,只要一个网兜就行——由于小龙虾“遇药必亡”的极度敏感性,所以如果能网到龙虾的“祖孙三代”,那这片农田肯定没施过化肥农药。在几片不同稻田的现场,几网兜下去,每次都能捞上来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和满地爬的扣蟹。正如此,这里并不便宜的生态甲鱼、牛蛙、直至“虾恋米”同样走俏,这两年水产园里还开起了“田间超市”,看稻、看虾、看甲鱼,看散养的鸡、鸭,让远离乡村的都市人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连老外也被吸引到这里来,2016年金秋,一支来自加拿大女王大学的30人团队来到禾偕生态水产园,师生们对着这里的稻田和白鹭一阵狂拍+自拍,玩累后,他们在一张张圆桌前坐下,熟练地拿起筷子,大快朵颐由农民下厨做的崇明佳肴,领队沙里斯是个环保主义者,他大发感慨:“这是未来乡村的一个方向。”

与上海春润水产合作社互为邻居的上海惠杰果蔬专业合作社,老板宋琴是一位40开外的崇明本地农民,娇小精干,快人快语,崇明普通话听上去如崇明金瓜嘎嘣脆。8年前,她和丈夫在北八滧承包了2000亩水稻,一年能有几十万元收入。 5年前她相中了仙桥村这块宝地,将第一桶“金”投入到这里,办起了果蔬合作社,从最初种植猕猴桃扩展到如今10多个品种,面积250亩。宋琴说,“最近几年发现,来崇明玩的上海人很喜欢采摘,我就想,种不同的水果,一年四季都能吸引游客。所以,我的果园是四季采摘园。”最近,宋琴刚刚从南国学习回来,她正在试种香蕉、柠檬、百香果等新品种,而在惠杰合作社打工的,都是将土地流转出来的本村农民,村民们说,我们这里不仅四季果香鱼米香,袋袋里钞票也是四季鼓鼓的。真是“七彩世界”美了村子,富了村民。


仙桥,“人,诗意地栖居”


“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其原诗有这样几句:

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

人栖居在大地上。

我是否可以这般斗胆放言,

那满缀星辰的夜影,

要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 ,

更为明澈洁纯?。

,“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就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

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美好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人来自于自然,人心天然与自然相通、相融、相亲。而这,在美丽的仙桥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这里,你可以怀着喜悦的心情,去凝视一朵花的开放,一棵树的新绿,还有那不用钱买的明月清风;你可以在农家小楼假山下,在浓绿林荫道上,观潺潺流水,听鸟鸣蝉噪;你还可以将植物的种子,植于地里,静静地等待它发芽,一片,两片,三片……这就是美,就是一种诗意啊!

让人养眼养身又养心的是,这里,除了绿树掩映下的幢幢小楼、绿树花草、潺潺流水外,散落在村子东西南北的民宿还有另外一种诗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一段话来形容村里正在兴起的现代民宿,再贴切不过。

早在2010年,村里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合作开展“桃花村试验”中,将困难户高美英原先破旧的瓦房改造成兼具田园风情和小资情调的田埂农家乐,这是出现在仙桥村里的第一家民宿。随之,花觅、禾井、田埂等极富创意和浪漫的一座座民宿靓丽诞生,游客拉开窗帘,可以看到窗外的田园和劳作的村民,可以饱吸第一口早晨清新的空气,享受一份地道的农家早餐,开始质朴美妙的一天。

诗意般的田园创意也吸引了一批智慧青年回乡创业,参与到美化家乡、建设幸福仙桥的行业中来。古朴的乡村住宿、瓜果飘香的采摘园、可口的崇明菜、充满农趣的儿童乐园……2017年6月起,位于竖新镇仙桥村的“玖居花语”、“玖居田野”、“玖居四季”等玖居民宿陆续开门迎客。所谓玖居民宿是创造者利用村里9栋闲置农宅改造而成的,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增添了一份现代气质。“民宿的主体功能并不只是住宿,我们是打造一处集住宿、采摘、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价格亲民、环境舒适的民宿。”投资方黄宏如是说。土生土长的崇明竖新镇人黄宏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老总,他的同伴之一是一位名叫张鹏的设计公司老总。他们创建民宿的理念是注重将崇明生态理念融入设计中,不以奢华取胜,而是用自然魅力来俘获人心,室内装修注重设计感,但又尊重房屋原貌,保留了房间的屋顶木梁,白墙黑瓦,面积巨大的黑框落地窗,不仅提升了房间的采光率,而且让整栋建筑更具现代感。屋内装饰以木质为主,回收的旧木门板,用木油和涂料重新改造,配上斑驳的墙壁,竟然有了一种原始的美感,处处展现古朴清新又不乏现代气息的乡村风貌。

微小的细节最能打动人,哪怕是一个房间的门牌号也是动足了脑筋,优雅的两个字:“诗秋”……一眼望去,既有古韵,又有现代的小清新,绝对比那种201、108来得巧妙而婉约动人!最最贴心的要数他们对床上用品和洗漱用品的选择,别看房间的装修没有五星级宾馆那样金碧辉煌,但这里的床垫均采用知名品牌,洗漱用品也是高品质的“牌子货”。

玖居民宿的定位就十分明确:周末亲子游,周一到周五团建游,除了住宿满足定位需求,房间里也安放了许多游玩设施,桌上足球、对战游戏、棋牌室......除了住宿,还开辟了一块占地约10亩的采摘园,打造了一处儿童乐园,装饰了一座写着“玖居食馆”的白色房子——餐饮接待中心,为市民提供可口的特色崇明菜。

如此诗意般的民宿,市民在这里除了浸润在美丽自然风光和牛奶般新鲜空气外,这里很安静!喧嚣都市里那颗烦躁的心在这里得到舒爽的洗涤。屋内呆腻了,体验下屋外的秋千,或是沿着乡间小路走一走,看看新发的叶,闻闻初放的花,摸摸刚长成的瓜果,听落下的叶子讲讲TA的四季,逗逗鸟,瞅瞅萌兔......这样的日子算得上“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诗意吧?难怪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走进玖居民宿时大加点赞。

诗意是什么?是以超脱世俗的心融入自然,欣赏自然的雅趣…….


仙桥村党支部书记管仕忠


仙桥,“源”来如


近几年来来仙桥村参观的、取经的、调研的、谈项目的络绎不绝……仙桥村的转机在哪里?那天笔者前往仙桥村探寻时,忙了一个上午的老支书管仕忠,中午总算透了口气接受了采访。

管仕忠是土生土长的仙桥人,今年58岁,他既有农民的质朴,又有哲人的眼光,更有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心有父老乡亲、心有责任担当”的使命感。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任村支书,26年来,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小到调解夫妻吵架,管仕忠事必躬亲,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管仕忠深知,虽然事无巨细,但带领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是他忙乎的核心。面对笔者寻源,他坦言,仙桥的转机来自10年前美丽村庄改造试点,那一年全崇明两个试点村名额中竖新镇有一个。机遇往往钟情于有准备的人,管仕忠忙上忙下做方案,争取“试点”落仙桥,变面貌惠村民。镇党委政府面对仙桥村一向淳朴的民风、一向扎实的工作、一向整洁的环境和周密的试点方案,决定仙桥村先行一步。

改变先从环境开始,然而,要变也绝非易事。原先,被称为“小粪坑”的厕所是每户村民的“标配”,突然让他们改用抽水马桶,除了使用习惯不同外,当时村民家里普遍收入不高,改用抽水马桶,每个月还要增加一笔水费。不过管仕忠深知,说服村民不能只靠大道理,他告诉大家抽水马桶的好处:小粪坑没了,苍蝇蚊子就少了,空气好了,寿命也延长了。他还举一个活生生的例子,2005年,村里8小队的一个农户的女婿是上海人,结果根本用不来小粪坑,只能花一个小时坐公交车去附近的堡镇上厕所。一边讲道理,一边党员带头做,村民发现抽水马桶用得很方便,也就纷纷同意改造了。2008年底,仙桥村的抽水马桶全部改造完成。

从改厕到绿化,从环境整治到河道保洁,从道路拓宽到安装太阳能路灯…..仙桥村一天天变美了。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相似的垃圾桶。“这也是管书记的良苦用心。”陪同我们的退休老师黄玲娟说,农村的条件一天比一天好,但有时候农民的习惯还没跟上,乱扔垃圾。为改善这一情况,管仕忠到废品站买了600多个旧油漆桶,和村干部、社保队员一起当“油漆工”,给每个桶刷上绿色的新漆,再按照每家的门牌号,给这些垃圾桶一一编号,发放到村民手中,屋前宅后不再脏乱。

人说世上最美的王国是思想王国,管士忠的头脑里就有一个美丽的思想王国。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如何让村民增收?又一道思想的火花在他的脑际中闪动起来:为什么不凭借仙桥村的“仙气”搞土地流转?管仕忠介绍说,过去土地分散经营,“三麦油菜老来青”,效益差,收成少。改变经营模式,土地流转、引进优秀企业、办合作社搞规模经营是一个好方式。当时,“土地流转”在崇明还是个新鲜玩意,老百姓担心,一旦把土地交了出去,自己又找不到工作,靠为数不多的土地租金难以为计。对此,管仕忠一边挨家挨户去动员,一边磨破嘴皮与入驻合作社谈条件:一定要优先雇用本村居民。

有道是人就怕没本事,不怕没机会。前来“相亲”的企业“来者众多”,村干部从中好中选优。几年下来,陆续有春润、惠杰,还有高校同济大学等落户这里。现在,仙桥村98%的农业土地实现流转,相继引进了光明集团等优秀企业,还吸引了多家专业合作社、高校科研团队,发展水稻、水产、果蔬等复合型农业,创办了创意型农家乐。除了合作社、农家乐,特色民宿正成为仙桥村的特点。2010年,村里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合作,开展“桃花村试验”,还为村里引来了不少外国人。

看着村里“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管仕忠很乐呵,现在农民“既是‘包租公’,又是打工者,还能领分红,尝到了甜头。”前两年,年逾古稀的村民陈泮涛流转了家里的8亩土地,全部交由春润水产养殖合作社打理,自己也在合作社干活。现在,他除每年按规定领取一笔土地流转费外,合作社每年还按照入社的土地面积给予额外“分红”,加上他在合作社里帮工的收入和农村养老金,每年能有2、3万元的收入,陈泮涛直言自己是“越老越有福气”。还有不少青壮年的“农二代”也被吸引回村创业,丁卫东40多岁,年轻时是渔民,几年前他来到春润合作社打工,如今办起了家庭农场,年收入十几万元,他说,回村的感觉真好。

管仕忠透露了这样一组数字,村民每年除获取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到合作社务工增收,全村村民年劳工收入62余万元;11户村民经营“农家乐”,每户年均增收4万余元。  

仙桥人从内到外蜕变,进入仙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50米长的“家训墙”,展示了210余户村民的好家训。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路灯下、月色中,村民们经常围在一起,讨论着墙上的家风家训。“这些家风家训短小精悍,看得见,摸得着,也让村民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开启了一个村民自我教育的新模式。”管仕忠说,家训墙现在成了村里文明风尚的“净化器”。  

管仕忠是一位爱赶时髦的乡村追梦求新的人,他告诉笔者,现在村里农家乐、民宿正红红火火,他正在忙于创造3A旅游基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诗情画意如此美,心中只有你。


风瀛洲杂志投稿邮箱:fengyingzhoubook@163.com


▶▶▶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