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六个垃圾分类误区 你中招了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中国再生金属cmra-cmra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右下角“写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行业权威资讯平台

来源|启迪桑德

作者|环境研究院李天增

导读

中国的垃圾分类已经试行十多年,由于各地分类方式、执行力度不一,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反而形成了很多认识误区。面对垃圾强制分类政策即将出台及“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号召,我们有必要对各种垃圾分类的误区进行分析。


误区一

片面强调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其垃圾属性被无视


每一种固体废物的处置和资源化都会发生收运、处置、回收的成本,其中分类及宣传的人工、运输、处置环节的环保治理等成本经常被忽略。

目前中国的生活垃圾中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的几乎就剩塑料袋了,这些塑料袋大多进入终端作坊式炼油、造粒企业。这些作坊式的小企业又大多没有配套环保治理设施,污水、废气无序排放,逃避了环保治理成本的巨大投入。,这些小企业纷纷倒闭关门,垃圾中的塑料袋重新变成了没人要的垃圾,已经无法再称之为资源了,或者说已经丧失了资源属性。

如果采用全流程成本分析,绝大多数固体废物都应该被定义为垃圾属性,如果再考虑到可能被忽略的环保治理投入,也许更多再生资源范畴的固体废物会被重新归类为垃圾,。

还有一种简单判别垃圾与资源属性的方法:能够市场化解决或抵消分类、收运、处置、回收成本的可以认为是再生资源,反之需要补贴的则为垃圾。

“垃圾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观点,其主要问题就在于忽略了再加工成本的巨大投入!尤其是环保治理的巨大投入!


误区二

只关注垃圾分类

不关注收运和处置


研究一下关于中国垃圾分类的各种观点分享和宣传文章可以发现,很少有提及分类后的垃圾是怎样收运、处置或回收的,甚至完全无视了收运及处置环节的复杂性及其巨大成本。难道收运、处置和回收真的很简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为什么就始终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呢?

遗憾的是,这种不关注收运、处置的误导性声音总是不断响起,这样的观点缺少行业角度对中国垃圾分类、收运、回收、处置全流程成本的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仅凭感觉和想象就确定了垃圾分类的细分方法。比较常见的是在分类垃圾终端处置回收工厂还没有建立和运行、而且广大民众对其也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匆忙启动前端垃圾分类,这样必然导致分好的垃圾重新变为混合垃圾,不仅做了垃圾分类无用功,也挫伤了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而是还没有做好养鸡的准备就幻想着收获鸡蛋。


误区三

以偏概全

夸大创意手工的废品再利用方式对行业的示范作用


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宣传:用过的塑料瓶被做成花瓶或花盆、玻璃瓶做各种创意饰品甚至盖房子、包装纸壳做工艺雕塑等等,感觉非常有创意!这样的创作过程使得废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仔细想想似乎又缺少点什么,这种方式对于垃圾处置和回用的意义何在呢?

对于固废处置行业的整体发展来说,以上废品再利用方式可持续吗?能作为行业的主流处置与再利用技术路线进行推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种垃圾分类再利用不仅消纳的废品总量有限,而且隐含着巨大的人工成本。花瓶、创意饰品、雕塑工艺造型等确实可以使一些废品得到有效再利用,但对于实际产生的废品总量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另外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人忽略隐含的巨大人工成本,几个志愿者也许不花钱就做成了各种创意作品,但要推广到一个行业,这样的人工显然不能忽略不计,让为此而生存的人们或企业免费做这些事情显然对行业来说不可持续!

这种情怀式的垃圾分类再利用虽然对于树立人们的废品再利用观念不无益处,但其负面的误导作用也许更大,公众会误以为垃圾或废品是不需要花钱就能再利用的资源,彻底掩盖了它们的垃圾属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上述废品创意再利用的塑料瓶、包装纸壳恰恰是目前废品回收公司愿意市场化回收的仅有几种再生资源类别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说明垃圾的资源属性显然也是一种误导。


误区四

中国的可回收垃圾分类

做得不好

中国的可回收垃圾分类到底做得好不好?对这个问题社会各界分歧很大,我们可以历史地分析一下中国的废品回收体系。改革开放以前,小到牙膏皮、螺丝帽都可以卖给国营体系(供销社)的废品回收站,对此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印象深刻。记得小时候在国营废品回收站大院内各种废品集少成多,分类堆放,其中废铁更是堆积如山!那时国人有勤俭节约的传统,几乎所有可回收垃圾都卖给了废品回收站。

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中国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垃圾产生量水涨船高,可回收垃圾的种类有了很大变化,废品回收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也日益提高,但废品回收体系始终没有荒废,再加上拾荒大军的贡献,可回收垃圾的分类一直都在持续进行中。正因为如此,进入终端处置工厂的垃圾中可回收成分的比例一直保持着很低的比例,象饮料塑料瓶、易拉罐、包装纸壳、金属等价值稍高的废品非常少见!我们到垃圾终端分类工厂去看一看就可以了解到:可回收垃圾绝大多数都进入了日益市场化的废品回收体系。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认为中国的垃圾分类至少在可回收垃圾的分类上一直都做的非常好!

近两年随着废品回收价格的大幅下跌,有一定数量的可回收垃圾进入了混合垃圾中,拾荒大军人数也有所减少,但拾荒大军并没有消失,他们仍然每天出现在每一个居民小区中。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可回收垃圾的回收路径由上门回收自动转变为进入垃圾桶再由拾荒者捡走,这样的转变客观上减少了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成本。不可否认拾荒大军的模式是垃圾分类成本最低的,是现阶段能够不要政府补贴完全市场化生存的可回收垃圾分类模式。拾荒大军对中国可回收垃圾分类的贡献应该给予肯定。

现在有一种声音说拾荒大军影响市容环境,也许这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方向,但任何一种高大上的替代模式,都需要大投入的补贴才能维持下去,这已经是无数再生资源公司大量社会实践证明了的。

中国目前推广的“两网融合”(垃圾分类处理与再生资源利用)是一种降低行业成本的有效模式,是目前最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期待实现良好的示范效果。


误区五

垃圾分类能直接起到

垃圾减量的效果


在很多宣传中,垃圾分类回收能够直接起到垃圾减量的作用或效果,甚至还有这样极端的说法:不要政府一分钱能够做到把垃圾全部分类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可以说这是一种误解,明显缺乏对中国垃圾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基本了解,我们到垃圾终端处置工厂看一看就知道了。北京终端垃圾处理厂典型成分详见下表。

北京终端垃圾处理厂典型成分

项目

比例(%)

塑料

14.82

纸张

12.98

金属物

0.2

可堆肥物

55.71

棉布、布匹

4.27

竹木

2.04

砖石、粉土

6.75

玻璃

3.14

电池、电线

0.1

在经历了前端市场化废品回收站、拾荒大军的实质性分类后,终端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瓶、易拉罐、包装纸壳、金属等,其比例已经非常少了,量比较多并且稍微有点价值的就只剩下塑料袋了。就如本文前面所述,,垃圾中的塑料袋已经丧失了资源属性。大家去居住小区里观察一下就知道了,塑料袋根本就没有人捡拾,连回收成本最低的拾荒者途径都不能回收塑料袋,说明靠市场本身已经不能将塑料袋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除非有某种形式的补贴才能激励塑料袋的回收再利用。

综上所述,前端垃圾分类对于回收更多的可回收垃圾作用非常有限,也就无法做到垃圾总量的有效减量,而垃圾干湿分类也只是将一种垃圾变成两种垃圾,更不会起到垃圾减量作用。


误区六

机械学习发达国家

垃圾分类模式


垃圾分类是热门话题,各种宣传文章自然也多了起来,其中那些介绍发达国家垃圾分类方式的文章最吸引眼球,分类方法之细致、分类种类之多令人眼花缭乱,似乎中国的垃圾分类有了学习的榜样,努力的目标。但那真的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垃圾分类先进经验吗?

由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展阶段、国情与发达国家有明显不同,中国在很多领域都经过长期的摸索形成了中国特色模式,在垃圾分类处置领域也同样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机械地学习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种类过多过细的方式,会使得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难度过大,收运体系复杂且成本极高,而且在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内摆放十多个分类垃圾桶更是一个难以实施的分类投放方式!我们应该建立自信,探索和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模式。

虽然介绍发达国家分类经验的文章的初衷也不一定就是要动员中国照搬学习,但确实对中国的垃圾分类起到了较强的误导作用,希望这样的宣传会补上更多的国情分析,引导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模式。

垃圾分类是个集分类、收运、处置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各环节一线员工及企事业管理单位的实践和体验都是宝贵的资源,是顶层设计的基础。政策措施不能仅聚焦于分类本身,收运、回收、处置环节同样重要。

中国十多年的垃圾分类试点难如人意说明难度之大!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垃圾分类模式。殊途同归,不管什么样的垃圾分类模式,我们的目标都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处置新模式。

重要

声明

文章均已注明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所载信息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由此造成的损失本站概不负责。同时,欢迎各单位进行投稿。

END

中国再生金属

电话:010-5889-2027转821

手机:李昊  17093166555

传真:010-5889-2602

网址:www.chinacmra.org

E-mail:17093166555@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38号 创景大厦三层南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