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个旧历史上曾有城墙,城区还有好多的桥梁与桥涵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蓝色字

微观红河,尽在新广,您值得关注

城 垣

个旧历史上曾筑有城墙,但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墙。古代城墙一般高12米、底宽9米、顶宽7米,如已消失的云南府(昆明)城墙、临安府(建水)城墙、石屏县城墙、蒙自县城墙等,均属此类格局;最为高大的古城墙,高三四十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如已消失的京师(北京)城墙、长安(西安)城墙、奉天(沈阳)城墙、金陵(南京)城墙等,均属此类规模。而个旧民众所习称的个旧城墙,仅高七八米、厚约米余。因此,只能称城垣。垣者,矮墙也。

清初至民国年间,个旧城区南北两端各建有两座阁楼,南为通宝门、宝华门;北为天君阁、朝阳门,作为南、北向进入城区的重要门户。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个旧厅同知翟继廉禀请在个旧城区建筑土城,曾经云南抚、制两宪台批准,但未果行。民国6年(1917年),个旧商会召集商民,筹集款项,于城区民房外周围构筑土城,以资防守。土城规划为周长4公里余、高3米余,并于各要口筑碉楼数座。工程较为简陋,历时不久,即多坍塌。民国15年(1926年),组织成立专司其事的机构——个旧筹防处,筹措修筑城垣。

现今仅存70余米的个旧城垣局部,位于老个旧一中(现个旧三中)后面

民国16年(1927年),个旧官商士庶遂下定重修城垣决心。同时,正式组建“个旧筹防处”开展地形踏勘,并由当时个旧的建筑家等反复斟酌、筹划,仔细勘明地形,决定起止和经过线路,进行修碉筑墙工作,至民国22年(1933年)历时6年全部工程方告完竣。

城垣依山负险,因势构筑,规模蔚为壮观。墙体均为质地坚硬的方块青石砌筑。墙高约七八米、墙基厚约1.7米、墙顶厚约1米、周长4公里余。城垣走向为:由云庙背后石围墙起向北经石屏会馆(今个旧市群艺馆)、个旧县政府(今个旧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后)、建水会馆(原个旧一中,今个旧三中后)至元兴炉房(今绿春小学)等建筑,转接锡务公司大门西面围墙后,转北经今红炮台、金湖公园南侧,过下河沟接原个碧临屏铁路公司车站北面一段围墙至铁路公司西面后山围墙,再转西经原个旧救济院(今个旧市供销社物资公司及仓库所在地)、彭家花园(今红河大酒店对面一带)后面至花子洞(原云锡新冠选厂附近)上老阳山,再经三义庙(原养正书院即文学小学、宝华小学,今个旧六中一带)后面及忠烈祠(今三角地)至上河沟猫猫洞前山,向南转至通宝门,再向东南沿宝华山麓与云庙坡相接处,至高约15米余、长10米、宽6.6米的宝华门(凌云阁)。

城垣之上共筑有石碉及石碉形栅门25座,其中有建造十分高大坚固的重要石碉形栅门6座,分别设于城区东南西北的紧要处所。譬如:一设于城东绿春花塘旁处,为往来瓦房冲、松树脚矿区一带门户;一设于城东南县衙后(今社保局)旁处,为往来老厂矿区之门户;一设于城西南三义庙(今新六中)旁处,为往来上方街(今卡房镇)、斗姆阁一带之门户;一设于城西今新冠路、花子洞旁处,为往来内外西区(即今红河内外)一带之门户;一设于城西北(今新街口旁处),为往来乍甸一带之门户;一设于城东北(今个旧选厂旁处),为往来马拉格及蒙自、古山一带之门户。


41座石碉及石碉形栅门中,当下仅存的1座,位于老个旧一中后面


新街、花子洞、三义庙、县衙后、绿春花塘等处。每座石碉一般为一楼一底两层,高约11米余、长8米、宽6.2米;每座石碉形栅门一般亦为一楼一底两层,高约14米余、长9米、宽8.7米。石碉或石碉形栅门砌筑均十分坚固,且墙体之上遍设多处内大外小的枪眼、炮眼,以资防守。

整个工程耗资老滇票60余万元,折合半开约12万余元。

在此尤为特别指出的是:当时砌筑的城垣、石碉及石碉形栅门质量上乘,系选用优质青石,砂浆则以细砂、石灰拌合桐油、黄豆汁、糯米汁等砌筑而成,十分坚实。

1948年,修补城垣十多处,新增碉堡16座,工程款折合食米244余石。至此,共有41座石碉、石碉形栅门及碉堡。  

1950年后,大部分城垣石料被拆用,至2017年仅存有宝华公园内(原个旧一中,今个旧三中后)一段长约70余米的围墙及石碉1座较为完好。


城区的桥梁与桥涵

清初以来,个旧市城区先后建有桥梁数十座。其中营造正规、有名可考的有通宝桥、迎宝桥、新桥、澜板桥、肃清桥、涌金桥、鸿宝桥、鸿远桥、小新桥、草桥、大桥、绿春桥、双胞桥、八号洞桥、九号洞桥、朝阳天桥、中山路北口过街天桥等20余座。这些桥梁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多数拆毁或演变为地下桥涵。有据可查修建年代最早为明远桥,最晚为中山路北口过街天桥。


很多的桥梁你可知道多少?

迎宝桥:位于城南通宝门(通宝门建于清初,今胜利路与上河路交汇处,为三重檐歇山式建筑,20世纪50年代初拆除)近旁,外至杨家田村的上河沟之上,距通宝门约350米。该桥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个旧绅商士民合资修建,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5米,宽4米,拱顶高2.2米,跨径3.8米。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浆等构筑。

肃清桥:俗称猪食桥,位于城南通宝门外至杨家田村的上河沟上,始建于清中叶。上河沟从北往南至该桥止,桥南以上为杨家田冲。该桥距通宝门850余米、距迎宝桥500余米,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6米,宽4米,拱顶高1.9米,跨径3.7米,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浆等构筑。

草桥:位于城区中河沟上,原市朝阳木器厂之前,修建于清中叶。结构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6米,宽4.2米,拱顶高2.3米,跨径3.9米。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浆等构筑。

澜板桥:俗称倒桥,位于城南倒桥冲之上,距通宝门约2900米,修建于清中叶,为早年个旧至上方镇(今卡房镇)必经之桥。结构为单孔石拱桥,桥长3.8米,宽4米,拱顶高2.6米,跨径3.1米。规制与新桥大致相似,20世纪80年代末拆除。

小新桥:位于城西南新冠村前,原苎麻纺织厂北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新冠寨民众筹资修建。结构为单孔石拱桥,桥长3.7米,宽4米,拱顶高2.5米,跨径3.2米。规制同城区内草桥相似,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浆构筑,20世纪80年代末期拆除。

胜利路现个旧市教育局幼儿园旁的宝丰隆,目前已经重新修复

宝丰桥:位于城区上河沟上,宝丰隆(原个旧著名厂炉商、开明士绅李聘丰的炉坊)之前,修建于民国初年。结构为单孔石拱桥,桥长3.8米,宽4米,拱顶高2.6米,跨径3.1米。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浆等构筑。

新桥:   位于城南杨家田冲上,杨家田村之前,修建于20世纪40年代末。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8米,宽4米,拱顶高2米,跨径2.6米。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浆等构筑。

大桥:原名云庙大桥,位于城区云庙坡前,上、中河沟分界处。民国17年(1928年)10月开工,民国19年(1930)4月竣工,修建总耗资为老滇票10万余元。结构为多孔石拱桥,桥长130米,宽8米,通高6米,桥下有东、中、西3孔,每孔拱顶高4米,跨径均为4.17米。采用传统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石、砂浆等构筑。大桥为民国年间连接东、西两城区的主要津梁,解放后,因修建、贯通人民路、五一路、胜利路、中山路等路段,桥面演变为街道,道路由桥上通过。民国时期有名的“中心酒楼”就设于桥面之上。由于抗日战争时曾遭日本飞机轰炸,又因建盖民宅遮盖阻塞,桥下只能看到3孔桥洞,中孔为上河沟水流通道、西孔为青年路至胜利路通道,东孔已阻塞,故误认为是3孔桥。2005年大桥片区旧城改造,整修道路,拆除周边旧房,大桥全貌基本得以展现,共发现8孔拱桥洞。中国人造桥多为奇数桥孔,因此也有人反映说大桥是9孔,因无文字记载,反映人无令人信服的证据,旧城改造也不再挖掘,故大桥究竟是几孔,难以确定。8孔桥洞中西侧最边一孔因存在坍塌危险而复填,现保留7孔。随着2008年4月,大桥桥面东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完成,大桥已成为连接五一路、胜利路、中山路、人民路的一条东西向的城市干道。

大桥局部

八号洞桥:位于市区北端,横跨个碧石铁路之上,桥名系铁路涵洞序号。民国22年(1933年),由个碧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修建。桥长23米,宽5.5米,拱顶高4米,跨径3.2米。结构为单孔石拱桥,主要用料为优质青石、砂石、砂浆等,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构筑。30年代中期,因修筑开个公路,加固整修为公路桥梁,先为泥结石路面,后为水泥路面。解放后,改为混凝土桥面,1990年前,桥南端加长10.1米、宽6.3米,桥面加宽为18米,并铺设为沥青桥面。该桥处于城北门户之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既为铁路隧道亦是公路桥梁,南来北往的车辆皆由此通过。2008年初完工的明珠雕塑至阳山大道(过境公路)及阳山大道北段的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中,再次将桥面向北加宽4.5米,桥面总宽变为22.5米。

九号洞桥:位于市区金湖西路北段,斜跨小火车铁路之上,桥名系铁路涵洞序号。1954年,辟建红旗路时,由个旧铁路公司出资修建。桥长31米,宽6.2米,拱顶高4.2米,跨径4.2米。主要用料为优质青石、砂石、砂浆等,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构筑,结构为单孔、石砌桥墩、钢筋混凝土桥梁和桥面。之后,该桥曾数度加固、扩建,至1990年,桥面宽27.25米,为沥青桥面,后为水泥路面。此桥既为铁路隧道亦是公路桥梁,为进出市区的主要通道。在“96·8”洪灾后1997年的恢复重建中,由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将桥面向东加宽3.25米,桥东面下两层房屋归投资者所有,桥面总宽度变为30.5米。

朝阳天桥:位于市区下河沟中段、大桥以北,横跨青年路。在“96·8”洪灾后的恢复重建中,由中房个旧公司投资459万元,拆除草桥坡、朝阳木器厂、下河沟农贸市场、工人招待所前大石阶等而建,1997年10月18日建成通车。天桥东连五一路原三岔街,西接中山路中段,全长110米,桥面宽13米(车行道10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总建筑面积2310平方米。天桥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为农贸市场且中间可通行汽车,二层、三层为商业用房,屋面即桥面为道路,可通行汽车,有效缓解了市区东西向交通状况。朝阳天桥建成后,周边旧城也进行了改造,环境大为改善。

还有很多桥涵你可听说过?

明远桥:又名绵羊桥、迷羊桥。位于城区天君阁(天君阁,为清咸丰年间三重檐遏山式建筑,位于今百货大楼与新华书店之间,1954年拆除)前之河沟上,为民国初个旧城区北出内地必经之桥。始建于明末清初。20世纪30年代初以前结构为单孔石拱桥,规制同草桥大致相似。民国22年(1933年)改建,结构仍为单孔石拱桥,规制比以前增大,略次于绿春桥。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改造人民路及建盖州政府招待所、州建公司等房屋,该桥演变为地下涵洞。

通宝桥:位于城南上河沟上,距通宝门20余米,修建于清初。结构为单孔石拱桥,规制同迎宝桥大致相似,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浆等构筑。20世纪70年代因翻修宝丰巷南端路面,该桥演变为地下涵洞。

涌金桥:又称军桥,位于城区中河沟上,原青少年宫之前,修建于清中叶。结构为单孔石拱桥,规制同草桥相似,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浆等构筑。20世纪60年代末,因修建青年路,该桥演变为地下涵洞。

鸿宝桥:位于城区下河沟上,市政府后门,修建于清中叶。结构为单孔石拱桥,规制与草桥大致相似,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浆等构筑。20世纪60年代末,因修建青年路,该桥演变为地下涵洞。

绿春桥:位于城区下河沟末端,金湖南岸。民国21年(1932年)修建,总耗资约为老滇票6万余元。结构为单孔石拱桥,桥长30米,宽8米,高4米,跨径约5米。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石、砂浆等构筑。绿春桥为民国年间连接东西两城区的主要津梁。其后,因城建改造,该桥逐渐演变为地下涵洞。解放后,因屡次翻建道路,桥面逐步演变为街道,金湖南路由其上通过。1990年10月拓宽该路车行道时,桥南、北两面各加宽1米,桥面总宽10米。加宽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部仍为方块石砌的原桥基。

新桥:位于城区个旧火车站后门河沟上,金湖南路金秋大厦东侧。民国23年(1934年)修建。结构为单孔石拱桥,规制略次于绿春桥,采用传统的建桥技术,以优质青石、砂浆构筑。20世纪70年代后,因建盖州外贸公司房屋,该桥演变为地下涵洞。

通讯员   赵德怀


- THE END -



转发是最大的赞赏, 

 我与10W+之间只差你一个转发






新广网长期接受来稿,投稿邮箱:news@flyxg.com

来源:新广网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