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被阿里收购:时代抛弃你,不会打招呼|跨榜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跨榜|爆文

策划 整编  

跨越式企业(ID:dfy82853236) 跨歌

                   

01

大润发被收购

时代抛弃你,不会打招呼


昨天晚上和朋友去大润发超市买点东西,在排队等待结账的时候,朋友问我:你知道大润发易主了吗?


这事我知道,前段时间阿里巴巴投资200多亿拿下了大润发,不到3个月的时间,已经换了6个董事会的人。


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离职的时候说,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确实是这样,大润发在零售行业是顶级的存在,是一个号称19年不关一家店的零售行业霸王龙。


大润发没有被任何竞争对手所打败,而是败给了这个时代。


正如张泉灵老师在演讲中说得那样: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里的一句话:我要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我之前曾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方便面行业的衰败原因,当时也用过这句话。


方便面现在每年的销量以几十亿包的速度在减少,遭遇如此断崖式的危机,难道是产品出问题了吗?


不是的,反而是越做越精致,越来越全面,大的小的,干拌的,开水泡的,各种口味层出不穷,还请了一些口碑极好的明星代言宣传,但仍旧挽回不了衰败的颓势。


为什么这个曾连续18年销量保持增长的国民美食,在越做越用心的情况下,反而销量严重下滑呢?


因为有了外卖,自从外卖行业的横空出世,各种可口的美食半小时左右就能送到手上,这时候基本就没方便面什么事了。


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不是今麦郎,更不是白象,不是任何一个平日里厮杀惨烈的竞争对手,而是美团、饿了么这些新兴公司,是散布在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外卖美食小作坊。


就好像大润发超市,没有被沃尔玛干掉,没有被家乐福给抢走地盘,但仍被阿里巴巴收购,高层集体走人。


这个时代的残酷在于,往往你被抛弃了还一头雾水,事先不会和你打一声招呼。


那些干掉你的,通常是你从未谋面过的陌生人,或是一些你从未放在心上的人和事,同你无冤无仇,但却来势凶猛,如同洪水猛兽般令人招架不住。


稳定,已经不符合主流思维


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你隐居三年,彻底与世隔绝,当再次回归红尘之中,你会感到恍如隔了一个世纪。


一切都变化地太快,快到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快到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已经被打倒在地。


很多父母辈们对于子女的工作,期望最多的一点就是:稳定。


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你进了一家大的单位,这辈子都不用愁了,能一直干到退休,每月拿着稳定的工资,就是最大的幸福。


但现实的情况是,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没有绝对稳定的工作,谁都无法保证手上的饭碗明天还能不能端上。


那个唐山收费站的大姐没想到,那些被机器人取代了岗位的富士康员工也没想到……


在这个时代的车轮碾压下,没有人是可以逃离的,如果不做好准备,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危机意识,那么当噩运来得时候,往往会招架不住,犹如天塌。


稳定,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思维,很少有工作可以一直干下去,很少有公司是永远存在的,只有一个饭碗是超级稳定的, 那就是:能力。


有本事的人到哪都有饭吃,即使身背巨债,依旧可以东山再起。


而大多数人目前却处于排斥学习的状态,自然也就难以摆脱迷茫,更难以挣到钱,这才是焦虑最主要的原因。


认清这个时代,拥抱这个时代,然后活好余生。

作者:哈叔

来源:哈叔的职场微课堂 ID:haerg7


02

一代“ 鞋王 ”轰然倒塌!

谁扔下了达芙妮?


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

 

近日,鞋类巨头达芙妮发布了2017年Q4财报,该财报像一份重症诊断书,潦草但清楚的传达出一个信号:达芙妮的病,可能已在骨髓!

 

全年亏损8亿港元,近三年平均每年关店1000家,市值从当初的170亿跌到只有8亿多——这还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大众鞋王”吗?

 


想一想当初的达芙妮,天下何人不识君啊?

 

5年前的2012年,正是达芙妮春风得意的时候,那时达芙妮在全国有4600家直营店和1000家加盟店,光是2012年上半年就马不停蹄地开了411家直营店。

 

2012年上半年,达芙妮的营业额直逼51亿,同比增长近29%。

 

当时内地每卖出5双女鞋中,就有一双是达芙妮的!

 

当时达芙妮掌门人陈英杰踌躇满志地说:百丽是女鞋业的“奔驰”,达芙妮是女鞋的“宝马”!

 

然而,5年过后,不仅“奔驰”百丽已黯然退场,“宝马”达芙妮恐怕也得步其后尘了。

 

原来一个国民品牌的坠落,只需要5年!


达芙妮定义了那个时代

 

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舞台上最炫目的身影来自“亚洲四小龙”。当时,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的勃兴帮助台湾实现了经济腾飞。

 

当时达芙妮的创始人张文仪不满足于窝在台湾的一间工厂做鞋类代工,1987年,他和陈贤民一起在香港创办了永恩国际集团,即达芙妮的前身。

 

寸土寸金的香港很快让他们感受到成本的压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为了消化库存,他们将产品投放到内地市场,不料,这个“香港品牌”却受到内地用户的狂热追捧。

 

这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也让他们做出将工厂迁往内地著名的鞋都——福建莆田的决定,女鞋品牌“达芙妮”应运而生。

 

1995年11月,达芙妮在香港主板上市,从此开始了飞速扩张的历程。

 

2003年,达芙妮的总店数为739家,十年过后,门店数量几乎增加了10倍,达到6700家,特别是从2009年到2012年,每年都保持着新开1000家店的速度,简直是风一样的品牌!

 

但此时的中国,已迫不及待地开启了房地产商的入场时间,最疯狂的时候,商业地产一夜之间连着几个涨势,对于靠着开店实现扩张的达芙妮而言,这是从终点回来起点:当年在香港面临的成本压力又回来了!


2013年Q4,达芙妮关闭了245间店铺,2016年更是创下了全年关店1000家,营业额爆跌超22%的纪录!

 

一个定义过那个时代的品牌,到了留下最后注脚的时候了? 


谁扔下了达芙妮?

 

此前,达芙妮称,飘忽反常的天气包括延迟的夏季及异常温暖的冬季,都是造成业绩达不到预期的原因。

 

这样的“反省”显然缺乏足够的诚意,因为反常的天气不只是对达芙妮有影响。

 

曾经的 “快马”达芙妮这么快就被甩下,原因到底在哪里?

 

其一,转型太慢,还转得这么漫不经心。

 

事实上,这些年鞋类品牌有一个很明显的发展趋势:很多人正在扔掉皮鞋,改穿运动鞋等更时尚的鞋品,但达芙妮的核心业务仍是皮鞋——主攻皮鞋也就罢了,有时号称皮鞋的却没有见到真皮。

 

其二,“漂亮不打折,美丽100分”的达芙妮,却成为打折狂人。

 

打折,打的是品牌自信,打的是用户认同,当初喊出不打折,现在自己却成为大路货,你考虑过当初那些喜欢过你的用户的感受了吗?

 

其三,“人人都是设计师”的达芙妮不在了。

 

很多人喜欢达芙妮,很大程度上是爱上了它设计上的创新。但是近年来,即使抄外国牌子,即便花了大价钱请来谢霆锋担任创意总监,达芙妮的设计也感觉那么老气。

 

 

最后,打败达芙妮的不是电商,而是创新思维。

 

早在2006年,达芙妮就预见到电商勃发,并开始进军电商,但直到2009年,其电商业务还处在试水阶段,到2013年电商业务才第一次进入财报。

 

2015年,达芙妮准备抓住电商这根救命稻草,开始关店止损,但是却发现线上已经出现很多对手,想加把力突出重围时,电商红利说没就没了!

 

所以,扔下达芙妮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保守思维和应变能力。 


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

 

作为曾经的国民品牌,达芙妮肯定不会轻言放弃的。

 

为此,达芙妮作了很多努力。

 

其一,脱掉,脱掉,原先的logo脱掉!

 

品牌“Daphne”从大花变成大素,店面主色调从粉红、粉紫转为黑白灰,轻奢的感觉,你Get到了吗?

 

其二,门店升级。

 

但关键是,如今连无印良品这样的国外品牌都意识到必须深耕三四线城市,达芙妮却一直拧着身段不肯放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把那些喜欢过“大众鞋王”的用户拒之门外!

 

升级后的达芙妮门店

 

其三,打造IP影响力。

 

2014年,达芙妮花重金请全智贤作代言人,但这的确是一个很不明智的决定——这时的全智贤刚刚和崔俊赫结婚,处在事业空窗期的全智贤饱食终日,胖得连她妈都不认识了,能对达芙妮的销量有多大帮助?

 

2016年,达芙妮参与制作了电视娱乐节目《蜜蜂少女队》,原指望通过这个节目收割人心,但节目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效果,还造成达芙妮的巨额亏损。

 

前路苍苍,后路茫茫,所谓佳人,在水一方——没说完温柔的达芙妮,如今只剩离歌?

作者:电商君

来源:电商报 ID:kandianshang


03

给2018年的启示

去年倒闭的企业,我们总结出6条“死因”


据《2017中国创新创业报告》显示,2017年“死亡”的创业企业样本数为150家。最长的搜狐社区,终是没有迎来自己18岁的成人礼,最短的之一悟空单车,两个月就消失匿迹。


就这样,没有一丝丝防备,有的昨天还是被各界共同看好的、熠熠生辉的创业明星,今天就余光散尽淹没在黑暗里;有的上一秒还号称行业第三、各种充值买赠,下一秒就突然关停、押金再也退不出来;有的线上还在年度套餐打折售卖,线下就已经部分门店关闭用户无法消费……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为了不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和大家一起哀之并鉴之,数数这些阵亡企业都存在哪些共性。


1.对融资盲目乐观,大量补贴、巨额推广,长期烧钱模式难以支撑。


代表企业: 星空琴行、小马过河


星空琴行成立于2012年6月,创始团队是包括周楷程在内的6名阿里巴巴高管人员,因自带明星光环加熟练的O2O思维,使星空五年时间融资4轮总金额近2亿,其出了名的“买钢琴送课时”的营销方式也让其一年销售业绩过亿。


意外的是,2017年9月开学季,星空琴行几乎一夜关门。猎云网当时全程报道了整个事件。


据周恺程亲述,D轮融资的失败和常年高昂的用户补贴直接导致了星空的死亡,而此前,由于当时过于乐观,团队选择了业务拆分、子公司独立运营等加重成本的运营方式。


他反思到:如果当初没有这么做,后来的(翻盘)机会应该会大很多。而此后因为O2O风口的疲态,持续的价格战并没有保住业绩又一次加剧了现金流的紧张,此后尽管投资人和自己一再追加超过3000万的资金,并在此过程中转让掉了创始团队所有的股份,然而面对巨额资金缺口这不过是杯水车薪。


和星空同样处在教育领域前排梯队的小马过河,其创始人许建军曾是2002年湖北省的高考状元,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后同成为新东方名师。


小马过河早在13年税前利润就有三千多万,且一度成为除新东方外,北京地区留学考试一对一培训营收最大的机构,客单价能达到几万块。转型互联网+教育后迅速获得了资本方超过1500万美元的投资,然而长期高昂的推广费用和O2O模式下不断的推出低价产品,让投资一进来就迅速花完。


许建军曾披露,2014单年花了4000万做百度SEM,但仅仅带来4000万营收。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创始人也都曾为了扭转局面做了一切努力,周楷程创始团队让出全部股份,个人小额借贷超过2000万;许建军也变卖了一切资产,更是用四面楚歌、痛不欲生、声名狼藉、众叛亲离四个成语形容当时的处境。


2.为迎接风口迅速扩张,重资产模式拖垮良好盈利


代表企业:星空琴行、哆啦衣梦、EZZY、酷奇单车


在风口下,猪都能飞。“风口”这个词,对于创始人来说真的是又爱又恨,在风口下,走对了可以迅速发展、名利双收,然而一时之间涌入的大量竞争者和资本介入,又很容易让本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创始人被拍死在沙滩上。


因此,借着风口,盲目扩张,重资产为企业带来的运营不周则硬生生的拖垮了原本良好的盈利。


已经到C轮、且一年营收额过亿的星空琴行之所以能够被融资失败“整死”,很大程度上也有其在O2O风口期间盲目扩张带来的原因。几年时间在全国开了七十多家线下店,且全部为直营,教师人数一度高达近千人。


实体店是一个非常重资产的路线,且因其钢琴教育的定位进入城市都为一二线或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选择位置良好的商场门店投资,成本自不必说。而一直推崇素质教育的星空在教师的招聘上也是要求严格,高昂的人力成本也是其居高不下的运营费用之一。


同样为了迎接风口,尤其是2017年里斗争的你死我活、异常惨烈的“共享”风口,剩下几位代表也同样走起了迅速扩张的路线。


哆啦衣梦曾是共享衣橱的早期成员加第一梯队,然而其为了开通更多城市的业务和快速获客,不仅开设了大量线下体验店,还选择了自建洗涤线,巨额的固定投资终于使其在今年9月宣布停止运营;


进入共享出行领域的EZZY于今年10月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其创始人付强表示,因为要保证足够高的客单价,选择了奥迪、宝马等品牌车系作为共享汽车产品,而此后车队的大量投入和融资困难使其不得不在能够看到盈利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死亡”;


从行业第三到彻底崩盘,酷奇单车在今年国庆前后上演了一出出大戏,作为第一批共享单车企业,酷奇在ofo和摩拜的共同夹击下把业务扩展到了五十多个城市,投放数量、用户规模、APP注册人数也一直稳超除黄橙外的所有品牌,然而正是这种急于扩大运营地区、注重城市数量的行为使其挪用了用户押金,造成了用户退押金难然后网络传播一时大量用户短时间内同时退押金,最终走向变卖的结局。


EZZY创始人付强曾在企业宣布破产一个月后接受采访,尚年轻的他显然更多的是不甘心:盈利没有太大难度,只是没融到钱。


他表示,按照原本商业模式,日订单8单,车队一万辆就能维持平衡,然而公司的运营效率极低,且长期得不到解决,也曾试图提高,但是高成本去砸显然无法持续。这使得后期只剩100多辆车的车队没多久就亏光所有的钱。


不同于付强的不甘心,酷奇CEO高唯伟在接受猎云网采访时,整个人表现的十分颓废和丧失意志:我可能不大适合做一个创业者,感觉没有意义。


他对于酷奇之死的反思除了认为运气不好和竞争对手陷害外,也承认确实曾一度过度的追求扩张速度,而造价颇高的黄金单车在引起热潮后,高唯伟本人开始野心膨胀,也使酷骑走上了无序扩张的道路。同时其运营能力却没有跟上。


“酷骑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们野心太大了。总想做一个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伟大企业。这么大的野心,造成我们做事比较急,资金、资源都跟不上,导致今天这个局面。”高唯伟说。


3.伪需求领域切入,误判用户消费习惯,造成过低的消费频次


代表企业:车来车往、乐电、订房宝


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仅40天就有11笔融资总金额过12亿,而在8月“充充”更是完成了超过5亿元的最大单笔融资。


尽管这样,“倒闭潮”还是说来就来。乐电创始人楼莹莹在企业10月份停止运营后发布声明承认,充电宝确实是一个使用太低频的产品,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可能将消失。而用户因担心安信息全也造成了大多不会选择随便充电,这也是之前并未想到的


与充电宝用的越来越少不同,汽车在未来一定会被更多人更多使用更多,因此虽然车来车往选择对了产品,但同样误判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其CEO谢磊曾公开表示过,自己可能玩不了电商。


事实上,我国二手车的线上交易率一直在个位数,金融渗透率也只有线下交易的四分之一。这就不难理解谢磊多次强调二手车交易模式需要改革。最后的破产声明中他也承认,虽然通过合并、改革等做了一系列挽回,但依旧长期亏损导致资金链终于完全断裂。


比起上面大多企业坚持到了下半年,“死”在1月份的订房宝也同样在放弃前尝试了各种努力。


创始人孙建荣也复盘了其创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虽然钟点房市场需求确实庞大,但由于太过低频导致获流量成本非常高,即使用户注册会员很长周期内也不会继续使用,且因为“临时性”的原因,很多人就近选择,并不在意资源的整合度。


用户在钟点房的消费上并不像按天住宿那样在消费前做过多的比较,这就就导致其产品市场并不大。


4.推广/营销决策失误,错判/没有考虑政策风险


代表企业:小蓝单车、友友用车


与低频次的充电宝不同,共享单车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绝对使用人群多又十分高频次。


但大概没有那个领域像共享单车的倒闭潮这么惨烈了吧!口碑极高,一度被誉为“最好骑的单车”——小蓝单车,CEO李刚便是这惨烈的一员。在声明中,李刚直言:我做错了,我辜负了各位。因为有资本的加持,小蓝半年时间投放了60万辆单车。


但由于一直预计政府会限制投放、发牌照等,然而这个误判的时间差使其在数量规划上做出了错误的配比。


最致命的加上,6月初由于团队决策失误而发生了严重的宣传事故,直接宣告了本来正在对接的融资彻底失败,且因此被所有投资人放弃,这导致还处于烧钱发展中小蓝无法承受资金链断裂的代价,最好骑的“那抹蓝”终是离我们而去。


可以说,李刚团队在这场竞争激烈的赛道上不仅没有正确的预判风险,显然还犯了决策性失物,可谓玩火自焚。


与小蓝团队的“作死”相反,友友用车创始人李宇在转型时则率先考虑了顺应政策发展,然而政策红利并非那么好利用,还因此加重了运营成本导致其破产。


李宇表示,由于北京限牌,想着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于是便开始从几个汽车租赁公司租赁新能源汽车。然而虽然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大量补贴,但这个钱并没有给租赁方节约成本,且为了拿牌照只能选择连车带牌的方式。


她直言:占据最大成本的就是租车和租牌照的费用。此后虽然最好的一个月,盈亏比能达到九成,几乎快要持平,但依然没有坚持到融资到来就烧光了所有的钱。


另外,受政策影响的项目并不少,当然,由于政策大部分是突然上线,企业不至于因为一下没有现金流而直接倒闭,大部分都选择暂时停运整改。


比如上线一天被叫停的“共享女友”;由于没有消防、卫生等许可证的享睡空间上线两个月被拆掉,CEO代建功表示将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值得一提的是,其本月还获得了融资。


5.行业巨头成熟,面临资本巨额补贴难以竞争


代表企业:町町单车、订房宝。


与以上几位宣布停运、破产不同的是,町町单车的创始人丁伟则直接被抓紧了看守所。作为富二代,父亲涉案使其不但没了投资人,还要面临法律的宣判。


只有23岁的丁伟在接受采访时显然几乎一蹶不振,对于町町的倒闭,他承认确实跟自己初次创业经验不足有关。比如喜欢跑车就将单车漆用保时捷同款,轮胎也都是实心轮胎,使造车成本仅次于摩拜。


而按照其规划,每天每车使用8次即可盈利,却没想到,橙黄车迅速入场,且资本强大一个月就能投放十万辆,又完全免费。这使他毫无竞争力。


寻找融资的过程中,大的风投机构只投OFO和摩拜。面对行业巨头不计成本的补贴,像町町这样基本毫无突围的可能性。


同样,前文中提到的订房宝虽然是从钟点房细分领域切入,但其创始人孙建荣在和投资人反思中也承认,像携程、去哪儿这样的OTA很容易在在线酒店预订中增加此业务,且可以用其它高频次产品补贴和带动低频次产品消费,巨头不仅模式成熟,连服务也难以与之抗衡。这样的压力让创业者基本没有翻身之地。


6.“巨头的儿子”压力大,母公司业务重心转移,人事纷争、战略不够专注等


代表项目:百度外卖


作为BAT的内部孵化项目,在享受各种强大资源的同时,也要接受多元化业务的母公司可能随时出现的转型、调整等,稍不留神没有拿到第一第二就可能被砍掉/卖掉。毕竟面对这样的体量,失去谁都仅仅是九牛一毛。


今年8月里,百度外卖的被并购前后闹了不少风波。其未透露姓名、但业内认可的某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总结了原因:尽管李彦宏曾将外卖业务视为其内部孵化最成功的项目之一,除了自动配单系统技术优势,团队还拿下了寸土寸金地段高端白领的业务。


然而随着百度越来越明显的押宝人工智能,在这场几乎算得上全力以赴的转型中,百度逐渐减少与人工智能无关的业务也是情理之中。毕竟拿着众多资源的外卖业务不仅成本高,且内部高管充斥着武则天、康熙、乾隆、和珅等各种隐喻,众多人事纷争也使核心岗位高管纷纷出走。


此外,不够专注产生的战略偏差也让其错失机会。很多新增的生鲜、夜宵等细分项目让产品和技术人员精力分散。这样看来,百度出于战略调整而放弃百度外卖也就合情合理了。


尽管这一年被称为“资本寒冬”、“创业死潮”,尽管很多项目的“突然死亡”让用户措手不及,但也要说明下,这些因为过于追求用户体验或者以低价获客的企业,确实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


比如星空琴行的消费者曾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一直很信任他们,专业又教的好,孩子也喜欢这的老师,如果有可能,还是希望能重新营业,让孩子把课上完;小蓝单车倒闭时,曾有一条点赞过万的网友评论:这是最好骑的单车,押金不退了,算是我对小蓝的支持;搜狐社区宣布关闭,网友发帖号召众筹再建BBS,不到一小时就达成目标,且为了让出名额,给5000的还得退4000……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18已经走来,创始人的反思并不能减少创业江湖的残酷竞争。唯愿创业者以小心,驶万年船。

来源:猎云网 ID:ilieyun


荐读  本刊原创热文(点击即阅)

把工作当成修行,你就己经干掉了90%的竞争者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但这种熬是一种智慧

领导力分五层,你在哪层

真正的成长,是心智模式的升级 (另名:人生的所有失败都叫偏执)

不会骂人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基层勤于扛事,中层敢于扛雷,高层勇于扛责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扯淡

成大事者,逆商比情商更重要!

对员工宽容的公司 都死掉了

靠谱是怎样炼成的?始于担当,勤于态度,成于才干,终于人品

荐读  跨越式发展理论之父东方热文(点击即阅)

>成长之痛:带病成长的公司做不大,做不长 !

真业之道:有一种幸福,比幸福更强大 !

跨越之路:华为、小米都这样搞大的!你愤怒又奈何

跨 / 越 / 式 / 企 / 业

首席撰稿人:东方赢,跨越式发展理论之父

出品方:东方赢管理智库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