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真可预见雕塑带来的时空穿越感和修旧如旧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青山真可预见雕塑带来的              
时空穿越感和修旧如旧感

朱成,四川成都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客座教授。宽窄巷内长约400米的砖文化墙就是朱成的作品,其艺术亮点在于朱成将黑白老照片的平面艺术与浮雕立体艺术无缝结合起来,比如井巷子小洋楼广场的墙面是一副三轮车夫载着满车的土豆在巷里穿行的照片,土豆被朱成做成了立体浮雕。这400米的砖文化墙已经成为巷内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朱成曾说,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景观墙,而是成都少城2000多年历史的见证,每一匹砖都有一个故事。朱成称这段墙为“砖文化博物馆”。


宽窄巷子是成都惟一遗留下来的清朝古街道 

公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清朝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  

辛亥革命以后,,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于右任,田颂尧、、杨森,刘文辉等先后定居在这里,,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将房子分配给了附近的国营单位用来安置职工,时期又对房屋进行了重新分配,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自由的房产买卖使得宽窄巷子的居民更加多元化。历经了300余年的风风雨雨,当年修建的42条兵丁胡同如今只剩下宽、窄、井这三条巷子苦苦相依。  

宽窄巷子是成都惟一遗留下来的清朝古街道,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有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成了北方胡同文化在成都以及在中国南方的“孤本”。作为一个城市最后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它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重要物证,见证了成都的历史和变迁。



1
定    位


1、准确定位,区分功能

    在整个项目修复过程中,一直把打造创意产业作为项目核心,并且围绕核心制定了“策划为魂,保护为本,落架重修,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成都市先后投入6.3亿余元,修复了院落45个,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成地下停车场11000多平方米。现有餐饮、酒吧、旅店、茶馆、零售、健身等多种业态。2008614日(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整体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正式开放,成为“ 5·12”地震后成都旅游业复苏的标志性旅游项目。

准确的定位实现了宽窄巷子从原有的单一居住功能向居住(有部分原住民)、商业运营和文化价值提升的多元化、多功能转变。区域内实现了多种功能、不同文化、各种业态和谐共处的态势,探索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新式。

2、政府统筹,整合资源

一是统筹规划。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将该区域分为核心区和环境协调区,实行了完全有别于其它旧城改造的保护性改造。对核心区40%的建筑,按照原有特征进行修复;其余建筑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改建,较完整地保存了老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环境协调区,拆除原有的绝大部分建筑,开发与核心区建筑风格一致的仿古建筑。二是统筹市场主体。由成都文旅集团全面负责宽窄巷子项目的投资、招商、运营和管理。三是统筹建设工作。实行市、区分工合作,青羊区政府承担了拆迁任务,青羊区政府和成都文旅集团合资组建的少城公司负责建设。

   3、科学策划,集聚产业

    一是积极保护和恢复文化遗产。邀请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文化保护工作。通过详细实地测量记录,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类加以保护性的设计,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本真面貌。二是精心提炼文化内涵。理清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脉络和文化精神,挖掘宽窄巷子所蕴含文化内涵,将宽窄巷子的核心文化内涵定位为体现成都生活精神传承和延续的“成都生活标本”,响亮地提出了“宽窄巷子,最成都”的形象描述。三是科学策划个性业态。将三条巷子定位为“宽巷子老生活”、“窄巷子慢生活”“井巷子新生活”。



2
启     示

1、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相结合

历史城区既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又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在挖掘其文化内涵,保留其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和商业开发,既传承、再现、宣传了历史文化与文明,有效促进了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又形成了新的旅游亮点。

2、坚持政府统筹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政府主动调节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市场化运作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手段。宽窄巷子保护性开发的成功,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政府主导参与资源整合、街区建设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文化旅游资源要实现其市场价值,必须进入市场,实行国有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市场运作发展产业。宽窄巷子项目实施的各环节均采用市场运作方式,既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又形成了产业集聚。

3、坚持整体形象塑造与个性化开发相结合

业态的准确定位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宽窄巷子项目对原有建筑进行了恢复性、保护性建设,做到了“修旧如旧”,体现了老成都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形象。在产业布局上,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范围内的服务人群,既发展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餐饮、娱乐产业,又发展西式风格和现代风格的特色餐饮、现代艺术展示等,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中外各地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共鸣点,这种文化的多元性使得宽窄巷子成为更多的旅游群体的“目的地”。

4、坚持专业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专业管理是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产业发展必须立足市场进行专业研究,科学策划。文化旅游产业是特殊的产业,既要经营产业,又要保护资源,对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地进行综合性、专业化的管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宽窄巷子的管理模式,为专业策划和综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3
借      鉴

对青山古镇老城改造的借鉴:

1.恢复性青山古镇修复和打造特色青山古镇相结合。

青山古镇老城的规划面积为5.9平方公里,而国家规定的特色小镇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要建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因此,要明确青山古镇核心区范围,做到“生态为魂,文化为本,落架重修,修旧如旧”。定位原则是“有中生花、无中生有”,在青山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找项目进行恢复与复古。要成为现代的“看客中心”、“创客中心”,要让游客玩一把,做到“三创”,创意——想;创作——做;创造——制。


2.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区政府完成规划编制、项目监督、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引进项目企业主体,按照市场化运作,也可以按照“城市合伙人”机制以及旅游地产的模式开发。


3.按照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相结合。

过去古镇游多半以观光为主,多半是一次性买卖,滞留时间短,多为过客。那么,青山古镇项目要突出休闲主体,要有回归之感,要有目的地之感,使游客成为常客和住客。因此,在设计中应留足旅游观光线路与纵深休闲的民居居室的体验式度假功能的挖掘空间。使青山古镇的正街、后街相呼应,江边与山边相呼应,山上与山下相呼应,前店与后场相呼应,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时光穿越相呼应,做到“一天回到从前,时光穿越多年”。


4.按照传统旅游要素与现代旅游要素相结合。

传统的旅游要素为“吃、住、行、游、购、娱”,那么新的要素也开始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开始运用。比如“学、会、创、康、体”等要素应该在青山古镇开发项目中得以体现。

“学”,利用百年学堂名气,以传授中国文化国学为主题。

“会”,充分发挥武汉高铁火车站的中部优势,打造会议、论坛、各种峰会的集结地,使外地赴会者来得快、走得便捷。

“创”,以互联网小镇的“创客”为基础,突出创意设计和艺术等文化创意项目的落地。

“康”,以水井、本地饮食等资源嫁接健康领域里的项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要求。

“体”,以矶头山为载体,挖掘登山及环镇绿道建设,并串联天兴洲休闲游的野外生存和徒步等体育项目,打造节庆品牌活动。



5.按照生态小镇建设与后工业文明的工业旅游相结合。

青山与钢铁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后工业时代将留下许多工业遗迹,可以作为小镇建设对外的接口,使小镇向“两河”区域延伸,与武钢、石化、船厂等工业旅游进行无缝对接,更加彰显青山生态与工业特色,这个结合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地区、英国谢菲尔德市工业遗迹改造利用和成功转型经验。

 


别光看,

赶紧长按关注呀!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