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野心——全球首个法定数字货币背后的逻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中国央行将发行全球首个法定数字货币的消息被人们津津乐道。什么是法定数字货币?它与比特币之类的虚拟货币有什么不同??

                                                              ”



消息来源的可信度


前段时间,各大区块链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央行即将发行全球首个法定数字货币的消息,一时间圈内欢欣鼓舞。然而读者们冷静下来后一定会感到奇怪,这么大的消息,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就一下子被放出来,而且又是在期间,明显不符合老大哥以往稳健的作风。到底是真实的消息?还是标题党?还是被精心炮制的假新闻?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消息的最终出处,来对消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做个判断。通过搜索得知,这个消息的出处有两处。一个是北京电视台BTV财经频道的报道:

近日央行在发行数字货币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经测试成功。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经在该平台运行。

而另一个出处更加重磅,是新华网财经板块转发了羊城晚报的报道,原标题为“未来的人民币长什么样?”而新华网的标题更加直接:中国或成首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国家。


报道的主要内容与北京电视台相似,表示中国央行从14年起已开始从事数字货币的研究(专利数量第一不是吹的),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并运营法定数字货币。同时,强调,未来的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中央银行来发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表示,目前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并没有时间表。


由此可以看出,央行对于推行法定数字人民币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央行早已开始潜心研究,稳步推进。不过法定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代币的差别较大。央行也并没有放弃对货币发行的主导权。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大规模推出数字货币还需要充分的验证技术,经历足够多的场景试验,并解决诸多法律问题,因此尚需时日。


什么是“法定数字货币”


央行推行的法定数字货币跟Q币和比特币不同(这些都被央行定义为虚拟商品),也不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样仅仅作为支付手段。简单来讲,它是融合加密技术的数字化人民币,跟纸币和硬币一样,本身就是央行发行的人民币的一种形态。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有关支付手段的分类图,更好地阐释数字化法币的特点。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清算银行从四个角度出发,对支付手段做了划分。这四个角度是:是否对所有人开放(universally accessible),是否为电子形态(Electronic),发行方是否为央行(Central bank-issued),以及是否可以点对点支付(peer-to-peer)。图中灰色的部分就是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加密货币(Central Bank CryptoCurrencies,简称CBCC)。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定数字货币有着电子化,央行发行和点对点支付的特点。而BIS又将其分为零售和批发两部分,零售部分指的是在市场上广泛流通的加密货币,对所有人开放;批发部分是金融机构间用于结算支付的加密货币,普通人不会用到。


我们可以看几个其他的典型支付手段作为对比。在CBCC左下角的现金Cash,有着点对点支付、央行发行和对所有人开放的特点,但没有电子化属性。同样在CBCC下方的加密货币(包括比特币),除了不是央行发行,与零售CBCC有着近乎相同的属性,但这却意味着本质的区别(关于比特币与法币的区别,我们后续会深入探究)。在图的左上角有虚拟货币(virtual currency),值得指出的是,在BIS的定义中,它不是加密数字货币,而是开发者在虚拟环境中发行的“货币”(类似于Q币)。


我们还可以从发行机制里进一步验证加密数字货币的属性。传统的人民币采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两级发行机制,由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商行扩大货币乘数,完成最终的货币投放。而数字加密货币也采取了同样的两级发行机制,只不过是在央行和商行的云平台上完成。由此可见,央行数字货币本身就是数字化的人民币。


央行的背后逻辑


数字货币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大大节省了纸币的成本,包括制造,防伪,押运,清点等一系列的成本。同时也像支付宝和微信一样,极大的提升了支付的便利,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而央行真正在意的,是加密数字货币带来的透明度。是的,你没看错。数字货币的匿名性并不是其必需的特征,如果需要,它也可以提供完整的溯源。在目前的央行—商行二级体系下,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的最终去处难以确定,。用经济学家任泽平的话说,货币创造机制已经变为“央行—商行—银行表外—影子银行”的复杂模式。除了金融乱象,老大哥最头痛的还有人民币流出难以管制。在美国咄咄逼人的外部形势和内部实体压力下,。金稳会已经成立,央行的职能也大大增强,肩负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任。,而数字货币能够更好地监测货币流向,,更是为有效调控经济行为提供了最真实的数据资料。。


同时,加密数字货币让人民币与区块链上的资产有了更紧密的结合机会,从而对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有了更强的渗透。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人民币数字货币作为硬通货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些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远期目标有着巨大的推动潜力。


对区块链行业的影响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对于其他虚拟货币来讲,除了“情绪面的拉动”,没有任何的实质影响。


而人民币数字货币的推出和逐渐普及,会给币圈原本的“硬通货”,比如Tether、TrueUSD、比特币等带来挤出效应。同时,法定加密货币的可溯源性,又让法币与代币世界的接口变得更加透明。


,。随着最近众多空气币不断被质疑,区块链从业者们只有回归技术的本源,提供价值,才能行稳致远。


来源:BMBGroup




延伸阅读:


数字货币背后的逻辑


本期嘉宾


Jonathan Dharmapalan

eCurrency创始人、CEO

曾任安永全球电信业务负责人以及移动货币办公室主席。加入安永之前,作为德勤合伙人负责带领全球TMT咨询业务部,有超过30年与科技和商务领域相关的从业经历。发明并开创了用于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法定数字货币方法,深入研究并了解中央银行的数字法定货币发行发布的要求。                                                                 

                 主持人:杨燕青

拥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曾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目前担任《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邀高级研究员、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第一财经日报》创始编委之一,多年来一线采访了全球范围内百余位中央银行家、财长、政要领袖和经济学家,主持了《经济学人》、《燕青访高端》等高端访谈电视节目,并作为媒体领袖、主持人和发言者出席国内外多个重要论坛和会议,包括世界经济论坛、IMF和世行年会、中国发展论坛、博鳌年会、陆家嘴论坛等。

文字实录


杨燕青:全世界现金的维护费用占到了全球GDP的2%,这个费用堪比韩国或加拿大的GDP了,您对这个数据有什么看法?

Jonathan:大约一百多年前,我们就一直使用现金,因为它十分便利,但现金其实是非常昂贵的,一提到现金就会提到现金的制作、发行、保障现金安全发行的费用以及处理现金的人员等。当然这些费用都是由不同人员来承担的,现金的制作费用由中央银行承担,商业银行来承担现金的最初发行,现金的最后处理成本由公众、由商户、由小店铺、由商店、由中小企业来承担。最终现金总会旧损,将有人负责回收到中央银行,销毁然后再重新开始一遍这个循环。一些国家的现金成本高达GDP的4%,在某些国家成本会稍微低一些,但平均的现金使用成本超过了GDP的2%。

杨燕青:为什么我们现在一定要采用新的货币制度,迎接使用数字货币的新世界,而不是坚持使用现金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Jonathan:成本问题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很多东西都被数字化了,我们数字化了信息,数字化了贸易,我们开始跨境汇款,我可以跨地点跨时区的向你汇款。当人们移动速度变快,转账频率变高的时候,数字贸易出现,意味着你的货币必须也能够跨境交易。实体的现金是不能飞的,但数字货币可以。


一些中央银行已经开始涉及账户间的电子交易,一些银行开通了能够通过电脑操作的账户,可以实现电子交易。但其实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是没有银行账户的,他们仍在使用现金。问题焦点在于中央银行如何能使这些人使用电子账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央银行努力去触及村庄里的住户,例如偏远地区的农民,银行希望这些人能够在经济上更加高效率。因为如果这些人能够使用电子交易,他们就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他们能够与整个互联网连接。银行肯定会鼓励他们使用电子货币,或者说数字法定货币,这样他们甚至能够实现跨境贸易。

杨燕青:法定数字货币和比特币之间有哪些区别呢?


Jonathan: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次变革。在中央银行发行现金、也就是纸币之前,有一些个人也发行了纸币,发行自己的私营货币的这些人是大商贾,大实业家,同一个村庄或者地区的人都可以使用这些私营货币。问题在于这种私营货币的使用环境是高度受限的。这种私营货币形成了一种闭环,发行者拥有着整个闭环的控制权。

杨燕青:这跟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对不对?


Jonathan:和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私营发行者控制着整个货币环境,当然也控制着货币。我们就可以发现即使小部分贸易是可行的,这种货币系统基本上不能支持跨边境贸易。现在我们将其称为互用性,在过去他们不知道这个词,就只是说这个地方的钱不能在另一个地方使用。这就是问题所在。现在中央银行所做的就是站出来说不能再有私营货币了,不能再出现私营发行人,我们央行将会发行国家货币。

杨燕青:私营货币,例如比特币,是一种货币呢?


Jonathan:钱和货币是两种概念。现在货币是由法律来确定的。每个国家都有货币法,这个货币法的内容非常简明扼要,这个国家的货币叫做人民币,一旦规定了货币名称为人民币,这就是这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了。而且中国人民银行是发行人民币的唯一权威机关。这些规定非常简明,但有了这些规定,所有人都能够使用通用货币来交易。法定数字货币是一个道理,同样的规定,除了发行的货币是电子的,而不是印在纸上的。钱是指的任何你我同意用来作为价值交换的媒介,但它不遵循以上规定,并不叫人民币,并不是法定货币,也不由中央银行发行。

杨燕青:您如何看待货币和比特币的本质?


Jonathan:货币的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保险性。这意味着你知道它昨天的价值和明天的价值,未来的价值也基本是稳定不变的。中央银行会不遗余力的保证货币的稳定。那些价值波动较大的投机品,是不能承担货币职能的。

杨燕青:比特币也是一种商品,不是一种货币,对吗?


Jonathan:关于比特币有没有可能成为数字化商品的讨论一直没停过。数字化商品讨论的焦点在于,比特币不是有形资产,大多数商品都有不同用途,举个例子,米是一种商品,具有有形价值,还能吃。黄金具有有形价值,可以被用在其他方面,比如做成珠宝首饰,被用在制造电器,被用来制造其他产品,它的有形价值是能够被利用的。但是比特币是否具有有形价值是很有争议的,因为它不能被用在其他方面。比特币是高度投机的,你看不到它,摸不着它,也不能用来做别的事情。在我心中它一直是有疑问性的。

杨燕青:未来像比特币这种私营货币是否有前景,如果中央银行介入,发行了法定数字货币,比特币的未来会如何呢?


Jonathan:就像中央银行发行了纸币后的私营货币一样,其他的私营货币也是一样的命运。中央银行会声明,根据法律规定,中央银行是数字货币的唯一发行者,你有义务使用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即法定数字货币。其他的所有货币都是违法的。

杨燕青:您主办的峰会中提到其实是允许发行私营货币的,如果规定中提到可以发行,那么是不是私营货币就不是违法的?


Jonathan:某样事物可以被规范化不意味着它就是合法的。只有中央银行和政府承认了才是合法。今天聊到了一些关于比特币是否是实际商品的问题,我并不想争论这个无形电子商品的哲学本质,但是除了一些投机和挖矿概念,比特币的确没有实际用途。但是是否合法是由国家来决定的。一个国家决定某一种通过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是合法的,那么其他所有货币都是违法的。


我们只能静待其变,现在还未尘埃落定。要明确一点,过去我们由私营货币过渡到央行发行的货币时,私营货币也不是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的,需要时间来过渡。随着时间过去,中央银行逐渐发力推行法定货币,久而久之,法定货币替代了私营货币。这就是央行过去的做法,未来也会是类似的做法。

杨燕青:您觉不觉得现在的情形就像不同国家中央银行之间的竞赛,也像是中央银行与私营发行者之间的竞赛?如果国有数字货币没有出现,私营货币将会占据更大比重。您对这场竞赛有何看法?


Jonathan:你可以将这看成一场竞赛,也可以看作是意识的较量。中央银行很清楚未来货币将会走向数字化。至少一部分人将会拥抱数字货币。中央银行会退一步思考,如果货币被数字化,我们中央银行的角色就是发行数字货币,也就是法定数字货币的人。但是唤醒了中央银行必须行动起来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必须开始学习,需要唤起公众的意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发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因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开发法定数字货币是出自他们的责任感,一百年来、一百五十年甚至两百年来的中央银行发行国家法定货币的责任。

 

至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因有些不同。他们很清楚通过电子化,能够大大减少货币成本,之前我们也聊到这一方面,他们知道通过将货币电子化,能够将更多人纳入其中,也很清楚这种便捷安全的数字化转帐会大大促进经济发展。我们都知道信息数字化后带来的影响。因此,我觉得发展中国家的出发点会有些不同,但会和发达国家的进程几乎同步,这是我的推测。

杨燕青:您目前用来搭建架构的技术是否包含了分布式账本技术?


Jonathan:其实架构中是可以加入这项技术的,还完全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技术上还并不稳定。中央银行所做的实验结论是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交易频率和速度远未达到货币要求的水平。要知道如果未来发行了法定数字货币,那么每秒会发生成百上千次交易,因为会有上亿人同时进行交易。你不可能使用一种每秒只能支持8、9次交易的技术,还指望它能支撑货币系统。这是技术的最低要求,你的技术必须能够承担得起每秒成千上万次交易,而且能够支持偏远地区的交易,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或者非智能手机进行操作,能够支持非常简单的电子卡,并且在所有平台都能够通用。我们所做的就是构建满足以上要求的技术。

杨燕青:如果中央银行能够创建出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并推动全世界的货币系统更上一层楼,而您的梦想是在其中能施展拳脚,您认为我们距离这个梦想还有多远?


Jonathan:我认为我们说话的同时,梦想正在被实现。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梦想正在实现过程中。这过程不会轰轰烈烈,不会有人跑来跑去的喊着我们要做这件事,这过程是细水长流的,非常安静平缓。要知道,中央银行代表着稳定,他们要做的就是维护稳定,维护公众信任,来实现管理。所以不会出现像《飙风战警》一样的桥段,那样狂风骤雨般的环境。我们知道变革将会发生,并且会极其安静,到时候我们也只会回头望向来路,感叹一句我们做到了。这过程会很迅速但很安静,几乎没人注意的到。从我个人经验和公司经验来看,我们所期望的变革正在发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发生着。



来源:第一财经解码新金融 




招聘信息:


格致资产(Gezhi Asset)诚邀资深产业投资、并购人才及管理培训生加盟!




亚 洲 金 融 风 险 智 库


  亚洲金融风险智库(Asia Financial Risk Think Tank)是全球金融风险领域三大权威机构之一,由广泛分布于金融、财经、非政府组织、大学、研究机构等业界专家领袖,所牵头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是一个沟通官方组织、权威机构、高校、财经媒体和金融专家领袖,进行多方对话的专业沟通平台。


  智库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核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关注区域内及国际金融及财经领域的重点课题,致力于保持调研和报告的独立、客观、中立态度为宗旨;我们致力于为权威机构和金融决策提供高水平风险研究成果,为经济增长、经济创新提供可行性政策或商业建议;同时实践金融为社会综合服务的目标,提高公众风险意识;为风险及利益方提供开放、互惠的对话机会。


  智库撰写的金融风险领域研究报告、专业文章以及《亚洲金融与风险白皮书》等,已被亚洲及国际专业媒体和权威机构广泛转载、引用,并结集出版成套权威专业丛书系列。


智库定期编制并发布风险指数与评级,为风险评估与防范提供专业参考,通过加强指数和评级成果共享,加强防范金融风险和协调经济发展的功能。


智库也和多个亚洲区域内及全球各大官方组织、权威机构、高校、财经媒体和专家领袖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联合举办的“亚洲金融与风险战略对话”,是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行业年度闭门峰会之一。


关注亚洲金融风险智库,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