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百姓 美了生态 ——武平持续接力奋斗,着力打造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昨日,闽西日报整版报道,

《富了百姓 美了生态 

——武平持续接力奋斗,着力打造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


武平县致力打造

生态富民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

在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中

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


富了百姓 美了生态
——武平持续接力奋斗,着力打造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


这里,在中国刚刚跨进21世纪之时,勇敢而坚定地迈出了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的第一步。

这里,接力奋进地坚持着一场永不止步的改革,树起一座座绿色标杆,催生了发展新动能。

、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一直以来,,持续发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武平林改首创精神,坚持绿色发展,在全国深化林改中走前头、探路子。

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林农李桂林(右)与村主干一起在察看林木长势和林地界址。    

走进新时代,站上新台阶。武平县先后出台多份进一步深化林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扎实推进“创新体制机制、产业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四大工程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致力打造生态富民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在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中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加快林业机制体制创新

当年,武平敢为人先,迈出了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的第一步。但“分山到户”仅仅是林改的第一步,如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才是林改的核心目标和关键所在。面对随着改革深入而出现的系列难题,武平的干部群众深知,加快林业机制体制创新势在必行。

武平县铁皮石斛种植基地负责人冯开宏(左)实地指导贫困户邱寿才观察铁皮石斛长势和采摘方法。

永平镇林农谢永昌的林子里种着大片的草珊瑚,这可是他的宝贝,因此呵护起来倍加小心。得益于“惠林卡”送来的及时雨,谢永昌去年成功获得5万元以内授信,扩大了生产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到120亩。“有了惠林卡,免担保抵押就可从银行贷款,有效解决了林农的林地抚育和林下经济发展资金难题。”谢永昌兴奋不已。

这是武平加快林业机制体制创新的生动实践。

发展不止步,改革不停顿,唯有持续改革才有创新动力。

为破解制约林农发展的融资难题,武平深化林业金融体制改革,2013年7月在全省首创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机制,构建“评估、收储、担保、流转、贷款”五位一体的林业金融服务机制,并已作为可复制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去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惠林卡”金融新产品,为林农发展林业经营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资金保障。至目前,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3.1亿元,其中面向广大林农的小额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共610户7163万元。“惠林卡”已授信465张授信额达3854万元。

武平县复合型现代林业经营示范点——万亩合作造林基地一角。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区位发生变化,一些商品林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禁止砍伐,林农面临守着满山的林木却不能变现的尴尬,利益损失较大。为此,武平进一步完善商品林赎买机制,探索建立“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为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提供了借鉴。武平也被列为福建首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县,近三年全县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面积24548亩,让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变身为清新武平的“绿色不动产”。

资料图 

针对现行护林员管护体制存在的问题,武平深化生态公益林、天然商品林管护机制改革,将护林员管理体制改革为“乡(镇)政府、林业工作站监督,村委会管理,村聘、村用”模式,切实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绿色美丽的“全国林改策源地”万安镇捷文村。

为提升“全国林改第一县”品牌影响力,持续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武平积极加强“县校交流合作”,去年8月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县校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同年12月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武平教学实践基地已落成;今年3月,“福建省委党校武平教学科研基地”正式揭牌,通过强化与省委党校沟通合作,致力打造成为全县展示林改文化、分享林改经验、讲好林改故事的重要平台。

点绿成金实现百姓富


“这些年的变化,让大家慢慢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靠山吃山’。”看着大棚里的花卉,林下生长的草药,奔走的土鸡,飞舞的蜜蜂,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党支部书记钟泰福真情流露出对林改好政策的切身体会。

“靠山吃山,并不一定要走‘造林—砍伐’老路。不砍树也可以致富,更能富美双收。”钟泰福带领102户村民成立合作社,取名为“绿富”。他们盯准的是林下经济:发展阔叶树育苗、养蜂、种花、栽中草药……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600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13500元。

武平县林下经济脱贫示范户王瑞保在管理基地蜂箱。

有感于家乡的好生态,永平镇梁山村青年杨汉民,2013年放弃厦门的工作,回到家乡租下村里的一片森林,摸索仿生态棘胸蛙特色养殖技术,并在基地林下种植仿野生灵芝、黑老虎等林菌、林果,打造种养一体的绿色生态循环模式。

武平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希望在山,出路在山。

近年来,武平县因势利导,出台多种优惠政策,扶持发展“种养结合、生态旅游、综合利用”的立体林业模式。

资料图 钟炎生拍摄

用好象洞鸡、百香果等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每年补助20个林下经济开发试验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大潜力、较大辐射能力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绿色产业。

发展林下特色花卉,去年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9万亩、产值11.6亿元,其中富贵籽产值3亿多元,占据了全国90%以上的富贵籽花卉市场。

东留镇林下种植野生花卉“富贵籽”基地(东留镇供图)

将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纳入全域旅游范畴,全县现有森林人家61家,林业专业合作组织97家,去年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43.07万亩,实现产值27.66亿元,同比增长14.2%;

资料图

鼓励林业加工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努力提升“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新洲林化松香系列产品品牌,认真做好木制品加工企业、林药企业、林果企业、林茶加工企业的服务工作,推动各类企业从粗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增加林产品附加值,打造闽粤赣边林产品深加工基地。如今,全县现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产品龙头企业2家,省级品牌7个。去年实现全社会林业总产值58.66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林产品加工产值35.38亿元、同比增长10.2%。

武平县永平镇梁山村返乡青年杨汉民在管理林下养殖棘胸蛙。

为决胜脱贫攻坚,武平县引导林农念好“林”经,探索兴“林”扶贫机制。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结合精准扶贫,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带动、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林业经营主体进行资金补助,去年扶持996户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发放补助资金99.6万元。

立足林改推进民生工程

去年12月,。今年1月15日,。、语重心长,,对武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

资料图

深化集体林改、加快产业发展,对于促进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意义重大。,立足林改,将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作为县级示范点,制订方案、出台政策,致力打造“新标杆”。

“村‘两委’正确引导林农做好做大做美‘林’文章,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发动干群主动投身行动。”捷文村党支部书记钟泰福介绍说。捷文村以一景、两带、三基地为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将其打造成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远近闻名的改革村、小康村、富裕村,全国有名、全省全市有位的战略示范点。

为有效分散和降低林业企业、林农的风险,武平还完善林业发展综合保险体系,出台《武平县森林综合保险理赔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认真做好森林综合保险工作。去年全县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实现统保,统保面积321.7万亩。林改16年来,全县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增加了8.1倍,财政收入增长近10倍。

武平县深化林权信息服务,着力深化并完善县林权服务中心建设,整合相关职能,协调金融、国土部门人员进驻中心,形成一站式服务,并深化“放管服”改革,把相关审核、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服务、技术、信息延伸到乡镇,通过数据共享、信息联动,为全县广大林农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平台。


同时,,积极化解山林矛盾纠纷。

打造生态环境高颜值

21日,小满,走进武平县高依山白鹭保护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的工作激情如同天气般火热:紧张有序地推进生态馆、科普馆、木栈道、岸线修复等工程建设,以确保今年7月20日前能建成开园。

@上图为资料图 钟炎生拍摄

高依山白鹭风景区(高依山白鹭保护工程)规划总面积3061亩,属于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梁野山AAAA级景区之后武平县重点推进全域旅游的又一生态新名片,也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开放后,游客们可以置身其中感受“湿地花香、竹林禅静、丹枫白鹭、芦苇飞花、松海云梯、十里桃红、泛舟观荷、白鹭坠霜”八大景观的曼妙。

@上图为资料图 钟炎生拍摄

“充分挖掘湿地元素、文化元素、生态元素的亮点,把高依山白鹭风景区打造成把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武平生态建设的示范工程。”武平县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武平县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打造生态环境高颜值县份的一个缩影。

@上图为资料图 钟炎生拍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的武平,坚持绿色发展,在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中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近年来,一场场“治水”攻坚战在武平持续打响,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前走近象洞溪流都得捂着鼻子,现在水清了,还能看到鱼了。”在武平,“蝶变”两字最能形容当地水环境治理的成效,“重生”两字最能反映百姓的心情。

山山披新绿,林改催生武平好生态。通过全力实施增绿护绿工程,林改16年来全县累计造林面积71.5万亩,已超过林改前25年的总和,森林覆盖率达79.7%,生态优势成为武平最大的优势。

@上图为资料图 钟炎生拍摄

武平县因生态环境质量因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好、生态系统稳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绿化模范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同时,加快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持续提升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1日,武平县委大院春晖楼201会议室里,,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专题学习研讨会如火如荼进行中。

上图资料图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武平县委书记陈厦生掷地有声,对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以“治水”为重点,以“河长制”为抓手,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扎实做好治水护河各项工作,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县域内所有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县。同时,科学划定生态红线,统筹做好大气、土壤的污染防治工作,实现水陆空立体治污。


记者 石芳 通讯员 王发祥 谢进发 文/图     


本期编辑:阿金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